对焦虑问题的研究。很多心理学人士都进行了艰告而漫长的工作,在不懈努力中闲述各自对焦虑的理解,鼎洛伊德、克尔恺郭尔、罗洛·梅、阿德勒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均对焦虑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他们的某些观点有特商榷,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他们的论述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弗洛伊德:不断演进的焦虑理论
弗洛伊德对焦虑的认识是不断演进的,在不同的阶段,他对焦虑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他的某些理论虽然还应进一步商榷,但是就整体而言,他对焦虑的认知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
第一焦虑理论
在第一焦虑理论中,弗洛伊德想要表达的是,当力比多(心理学名词,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感觉,与思想和本统相关联)被压抑的时候。它就会转化成焦虑,例如,母亲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会感觉焦虑,这是因为孩子无法对母亲消耗力比多,力比多便只能以焦虑的形式释放出来,当一个人的感受到乐抑时,他就会变得焦虑,无论这个人在事情尚在常态时所展现的是何种状态。此时的他除了感到焦虑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感觉。其原理在于:这个人的经验发展为力比多的冲动。且被大脑解读为危险信号,于是力比多冲突受到了抑制,并自动转变成焦虑,使得焦虑以不同的形式包括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二焦虑理论
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弗洛伊德发现自己的第一焦虑理论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在强烈而持续的欲望被制止或抑制的时候,有些人会表现得非常焦虑,有些人则没有焦虑的表现;在分析患有不同焦虑症状的患者时,发现其焦虑过程和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等等,一系列的事究证明,弗洛伊德需要一个新的理位来证明自己对焦虑的看法,于是,他推翻了自己的第一焦虑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焦虑并非因抑制而产生,而是早就与抑制一同出现了。弗洛伊德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焦虑,是因为“自我”的存在,当自我感受到危险时,便创造出患病状态和压抑,以免自己变得焦虑。可见,第二焦虑难论更的强调“自我”在焦虑中的作用,与其他焦虑心理学有了相通之处,心西学方面的味道更加浓重一些。
第三焦虑理论
在第二焦虑理论形成之后的研究过程中,弗洛伊逐渐形成了一种与“有机组织体”近似的观点,但由于他受到各种不同理论的综合影响,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这就使得第三焦虑理论并没有形成合理的结论。
弗洛伊德对焦虑的认知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让众多学者无法从某个特定的视角去评判他的观点。也是因为这种变化发展,弗洛伊德的观点时常出现杂糅的情况。比如,有的时候他认可第二焦虑理论而否定第一焦虑理论,有的时候他又觉得第二焦虑理论与第一焦虑理论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可以综合进行考量。由于弗洛伊德的各种理论都糅合在一起,许多人便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但不成体系,而且理论的准确性有待考量。
心灵寄语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哭克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徐特立
你应该用这样的思想觉解你的厄运,什么都比不上厄运更能磨炼人的德行。—莎士比亚
叶克斯-道森定律:过度焦虑会阻碍能力的发挥
适度的焦虑能够促使我们产生更多的积被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自身好的能力,一旦焦虑过度,我门就会被焦虑困扰,变得灰心丧气,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1980年,心理学家叶克斯和道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之后发现,动机最佳水平与课题难度有获十分密切的联系,课题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就会随之下降。人们将这一规律称作叶克斯—道森定律。
美国管理学家卢因曾说:“过度地追求目标,可能会对行动和效率产生影响。”
在儿童焦虑心理学方面,这一定律同样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儿童焦虑心理的存在,会对儿童的能力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并调节焦虑心理,能使其焦虑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让儿童获得更大的动力,发挥更大的能力,在人生之路上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心灵寄语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炘恼也是有理的。—亨利·门肯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些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人,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不幸的,而别人是幸福的;可是在别人的眼睛里,你是幸福的,他是不幸的。—汪国真
克尔恺郭尔:存在就会有焦虑
丹麦哲学家克尔桤新尔的思想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开端,对存在主义体系的发展起望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看来,人的存在本身就蕴含焦虑等情绪,只要人活着,焦您就会时刻存在。
“存在”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活程,由自我都与,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三个部分能成。
自我参与
自我参与的意思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生的整个过程中。克尔恺郭尔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主观体验,只有自己去休会,才能有切切实实的感受。
自我选择
自我选择是相对感性的,人可以在无法确定结果的情进行完全自主的选择。在克尔恺郭尔看来,这种选择总是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不断前进,而不会出现偏离目标的堕落。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个体价值的体现,是个体逐渐脱离社会而存存的过程。在克尔恺郭尔的意识中,把握个人的存在是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事情,在个人从社会中脱离而出的时候,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关于个人存在。克尔恺郭尔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后次:
感性存在
这种存在一般是追求个人的东西,如自己的快乐、浮华的人生、自私的欲望等,是从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理性存在
这是一种非常严肃、尽职的存在,人们以理性的态度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让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的责任,并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
宗教性存在
这种存在祈祷和美与充满爱的生活,对神充满了自觉的崇拜,从而为自己的精神找到某种寄托。
克尔恺郭尔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开端,尽管他的思想中蕴含着十分负面的情绪,但是它强调个人存在的观点,说明了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一点受到了极大的认可。从实际情况来说,存在主义确实代替了之前广受关注的黑格尔的思想,这说明存在主义是一种更加先进和受人认可的思想。
心灵寄语
人们需要快乐,就像需要衣服一样。—格雷厄姆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不要随心所欲地以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众人的情跟是千差万别的。—萧伯纳
罗洛·梅:焦虑是非特定的
罗洛·梅认为焦虑源自个人赖以存在的价值受到了威胁,这种威胁令个人深陷焦虑之中,无法辨别主体和客体,使得焦虑对象变得模糊,因而表现出非特定性。
想要改变焦虑的状况,一定要认识自我,只有将自我与外界分离开来,才能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焦虑,了解焦虑,并最终找到摆脱焦虑的方法。
心灵寄话
只要多照去做,人大所不通。—艾略特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心理。—培根
如果一个人只是应过一天是一天,什么希得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莫泊桑
奥托·兰克:个体化是产生点虑的源头
奥托,兰克认为,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个体化。在追求个体化的规程中,难免经历一次次的分离,而分离使人不断产生焦虑。从这个角度上说,个体化是产生焦虑的源头。
奥托.兰克认为,婴儿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体验到了焦虑,并将这种焦虑称作“面对生命的恐惧”。他认为“人是带着恐惧诞生的”,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天生的恐惧随着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变得外化,由此呈现出焦虑的状态。出生的恐惧来自婴儿即将成为个体的焦虑,死亡的恐惧则来自个体即将消亡的焦虑。
在研究焦虑与个体化以及焦虑与分离之间的关系方面。奥托·兰克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他的观点对焦虑理论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心灵寄语
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惠特曼
莫让青春虚度在昨天创伤的呻吟中,莫把希望寄托在明天的幻想上。—纪伯伦
任何事情都可能激发焦虑,而焦虑则可能危及个人特定的防卫需要,也就是神经官能倾向的追求。—霍尔奈
阿德勒:焦虑源于自卑
阿德勒并未对焦虑提出系统性理论,但他在焦虑研究方面做的贡献无人可以抹杀。可以说,他另到蹊径,为焦虑的研究指出了更多的方向。
对于焦虑的问题,阿德勒更加关注的是焦虑的目的,在他看来。焦虑的目的是阻断下一步的行动,以此确保自己暂时处于安全状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焦虑其实是对人的一种保护。比如,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出观焦虑,随后便是不自觉地选择躲避退后,焦虑在此时就起到了保护作用。
心灵寄语
越是有人责备我,我就越坚强,造谣诽谤对我是解药。—泰戈尔
一个人只要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期限定可因此而延长。—司汤达
我评价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他摆脱了“自我”,又是为什么。—爱因斯坦
霍尔奈:焦虑与敌意存在一定的关系
霍尔奈的理论衍生自弗洛伊德的成就,却与弗洛伊德的思维方式不同,她的研究让焦虑问题回归心理的层次,同时融入了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霍尔奈认为,焦虑优先于本能驱力(驱力指的是来自有机体内的某种冲动,某种迫切而需索的特质),她主张本能驱力本身就是焦虑的产物,在被焦虑启动之前,冲动和欲望都无法成为驱力。尽管她认同弗洛伊德的“本能驱力”和自己的“神经性导向”具有相同的含义,但是认为自己的理论强调更多的是人格干扰才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描述焦虑的时候,霍尔奈使用的是“根本焦虑”一词,它体现出神经性的防御。而称其为“根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焦虑是神经官能症的基础;二是因为焦虑源自生命早期的人际关系受到了干扰,尤其在亲子关系受到干扰时,孩子的焦虑更为显著。
当儿童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敌意时,就会引起焦虑。这是因为,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敌意一般会受到抑制,而这种抑制难免会让儿童产生无助感,进而引发焦虑。这样一来,根本焦虑与敌意之间便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心灵寄语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塞涅卡
当争斗在一个内心中发生,他的生存就有价值了。—勃朗宁
人,就像钉子一样,一旦失去了方向,开始向阻力屈身,那么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