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需求x价值

网上有个观点(不知作者是谁),说学习有三个流派。

第一派:直接传授派(认为学习就是简单、机械的记录,老师只要直接传授知识就可以了)

第二派:条件反射派(认为学习就是要行动,并且形成条件发射,类似于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

第三派:建构教学派(认为学习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学习者不能只是被动接收,必须要主动观察、比较、推理、创造、记录。)

这三派可以与“蜘蛛”“蚂蚁”“蜜蜂”觅食相类比。

建构教学派重视激发动机。没有动力就不会学习。学习从来都不是“胡萝卜加大棒”的问题。它的底层逻辑应该是一种渴求感,或者叫学习的动机。学生必须主动愿意接纳信的知识,才有可能改变已有的观念。而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其实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主动产生接收的意愿才行。

讲一个“老鼠的动机”的故事。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动物行为学家克拉克·赫尔就已经注意到,要让老鼠学会走迷宫,仅提供食物刺激是不够的,食物刺激只是一种对结果的奖励。就老鼠而言,它必须有饥饿感。完成迷宫的穿越是某种需求(摆脱饥饿)和对这种需求的回应(食物刺激)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如果老鼠不怎么饿,食物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所以,小鼠动机=摆脱饥饿 x 食物刺激。所以,得出一条科学定律是:动机=需求×价值

那么如何制造需求呢?

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是最好的动机。重点是:让学习者在学习之前,要感到一种"空虚"、一种"匮乏",或是一种"不足",并产生想要填满它的冲动。

要点:对学习者提出一个问题,并不直接给出答案,制造悬念。

如何给予价值呢?

价值是一种奖励,奖励不是单单指的物质奖励,也包括精神奖励,比如表扬、鼓励、夸奖、或者大脑的多巴胺奖励,以及所有能够带来正面反馈的东西。失败会使人容易失去动力,长期得不到正面反馈也会失去动力。换句话说,如果新知识能给学习者带来"好处",并且学习者能感受到这种好处,他就能学习。反之就不能。

同时,学习需要挑战性。

需要付出一定时间、一定努力进行自我超越才能实现的计划,才能激发个体的动机,同时还会让个体在自己和他人眼中的价值得到提升。要点:难度太低就会毫无激情,难度太高就会自暴自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动机理论体系 强化论 先说说流派。行为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
    此木李阅读 5,449评论 0 3
  • 人类学习的特点 对动物来说,学习仅是一种有生物意义的活动,而对于人类来讲,学习就不是简单地适应环境的活动,而具...
    AndyLau阅读 11,390评论 0 9
  • 一、什么是学习? 1、学习的三个流派 第一派:直接传授派(认为学习就是简单、机械的记录,老师只要直接传授知识就可以...
    拾日十月阅读 5,324评论 0 2
  • 学习的发动机是指学习的动力。我认为“没有无动机的行为”,哪怕是一件善意的行为,善意本身可能就是动机。学习是一个长期...
    樱_子阅读 4,153评论 0 1
  • 如果说学习是我们从外部世界提供的材料中选择相关信息,然后把这些材料组织成一个连贯的表征,并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英知学习阅读 4,640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