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犹太人走向富裕的圣经《塔木德》,讲到了一家怕赊账的餐馆,墙上标识“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不能不借,但怕借了你便不再上门。”
古老的箴言:借钱给朋友,将以失去友情作为利息,借钱给他人就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
莎士比亚也有句名言:“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
以上,源于生活经历有感而发,其观点大家可以共勉。
目前,A股有上市企业有4千多家,基金更多,是股票的2倍,达到8千多家。一直以来,中国股市在老百姓中名声很不好,被冠以“万恶”之名。
而无辜的投资者却被套上了“股民”称号,须知,“民”对应的可是“官”。也就是说,为上市企业出钱的大股东,地位瞬时发生了改变。
但是,实际上全A股,亏损的公司远少于盈利的企业。根据成熟的美股或者中国A股指数走势,平均复利收益率有8%~10%。这些收益,来源于企业成长实实在在的业绩和利润,和“泡沫”并无关联。
不可否认,不少机构或者投资大师,他们的收益率超越了市场平均水平。
比如,巴菲特50年的投资生涯,平均年复利是22%;彼得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获得29%年化收益率;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掌管的耶鲁捐赠基金20年来的年收益达11.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些大师、机构的超额收益背后一定有人为其买单,当然,散户和韭菜就成为了最佳人选。
在科学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的是一般自然规律,这种规律更多呈现线性的关系。比如,苹果由于重力自由落体;春夏秋冬循环更替。
人类的进化史,200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还属于同一物种,此后,人类开始脱离猩猩族群,分道扬镳,进化成为了智人。
进化的标志是,人类有了前额皮质,这个区域会理性思维、超前假设;最开始的冷血动物只有本能反应,后来的恒温脯乳动物,有了产生情绪的杏仁核,但是没有理智脑。
正是这个前额皮质使人类有了判断、思维、预测等本事。这一切不可想象的技能,使我们完全脱离了自然科学、动物界的同质研究范畴。
涉及人类的学问研究、其理论必须建立在人类心理行为基础上。在投资领域,促成交易的双方刚好都由人类完成。那么,那些充分了解人性,每次都先人一步布局的投资者,获利概率就会加大。
那些脱离了人性“反身性”性质的科学、传统经济研究,更多存在线性的关系。在以人为主体的金融博弈中“后知后觉”,处于不利地位。
据统计,在投资圈,投资业绩最靓丽的投资者,按擅长优势排名依次是哲学、心理学、行为金融学,最后才是经济学。
其实,超额收益,就代表着从对手口袋里掏钱。那么,拥有差异化的投资知识,针对的对象仅仅是其他投资者。
实际上,任何理论都是相对的,具有时效性、局限性。比如:“干一行爱一行”理论只在你干的那一天成立,固守一个工作岗位就会阻碍你的发展轨迹。
杰克•韦尔奇在竞选CEO的爬升过程中,毫不犹豫就表示自己是最佳人选,在惯例问及他下面有没有备选人时,韦尔奇一口否认,唯有自己,没有之一。
“庖丁解牛”是一个褒义成语,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对此我们司空见惯。但是在牛族意识中(可惜它们没有前额皮质),人类就是魔鬼,庖丁这个人就应该要下十八层地狱。
人类千方百计,拯救濒临灭绝中的动物。以哲学观点窥视,豢养的家禽畜,种族灭绝可能对它们来说是更好的安排。否则,只能循环着仓鼠之轮,祖辈过着任人宰割的生活。
犹太人认为小孩出生时,不应为他的降临人世而高兴,而是为他而哭泣。因为孩子出生时不知今后的命运如何,而人死之时一切功业已盖棺论定。
综上所述,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股市上,你和对手种类并无二异。如果还想获取利润,只能在经验与知识上突破了。
由于跨行业约束,你不能进入金融这个圈子,不能获取“第一手”资料。这种局限,会使你的收益大打折扣。如果你有“鸿鹄之志”,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圈。那么,你又会面临损失惨重的风险。
个人快速成长,阅读研究就是方法之一。由于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固定有限的,选择书籍质量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阅读,最好以传统经济和金融理论为基础,再广泛阅读实战大师的自述,毕竟一个人在走完一生离开之际,他没有欺骗世人的动机,留下的是可能传承的肺腑之言。
其次,读书到了一定层次,判断一本新书的价值,可能只需要那么几分钟。对那些解释问题的、拾人牙慧的、鸡汤类的、空中楼阁的,一目了然。
再次,看经典书籍,就是与伟人对话,这是看书的最高境界。因为,你不会接受书中全部观点,在你批驳作者观点的时候,接下来,作者著作时持有的解释可能会一一呈现。
这是跨时代,思想和精神的碰撞。在你和作者“争论”后,最后妥协形成的新观点,就会成为你独特的知识体系,自成一派。
所以,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自己的投资风格,其潜意识已经超越常人。那怕就超越一点点,也可以在排位赛中走向顶部。
这就是齐白石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