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借用罗兰巴尔特关于零度写作的构想。所谓写作的零度,就是从饱满的个人情绪中抽离出来,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写作,将极端自我思想降到零点,从而客观、直白地去叙述。
写这篇日志得从我荣获文学综合金奖说起。安财首届文学奖学金的设立,我稀里糊涂得了最高奖。说实话,当时的确是奔着金奖去的,谁都不能否认对于那份荣誉和奖金的私心。我的性格向来如此,决定去做的事那便是要做得最好,参加比赛就要瞄准第一。为期半个月的评定结束,我如愿以偿了,原本想着拿奖走人就是,不料得奖后期影响持续很久,我也因此许久没有写作。
在评奖期间,我还参加了文传院的第二届现场写作大赛。同样是奔着第一而去,结果是第二,这是在文学奖揭晓不久得知的。两个文学比赛性质的活动都吸引了很多文学爱好者参与,谁最终能拔得头筹都很关注吧。获奖后的那两个星期,粗略估计有三十左右的人添加我的扣扣。原本是好事,借这些比赛认识了这么多志趣相投的好友,闲暇之余相互交流文学岂不是乐事。但好坏总是相依的,连续添加好友后,发现几乎与每位好友都只有一次交流,内容基本都是祝贺我得奖,夸我有才之类。后来,我真迷茫了,好友越夸赞我越不安。我害怕再去写作,害怕写出来的文字成为一时热度之后的炫耀,那样的迎合我是绝不能容忍的。俗话说:趁热打铁。这句话运用在大部分事情上都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来形容写作。因为写作需要灵感、心境,它是有灵魂的存在,沾惹任何世俗杂质都作不出好文。这也许就是罗兰巴尔特所说的将写作动机和情感降到零点,从周遭的喜怒哀乐中抽离,作最纯粹的文章。
某位好友说我的文风不错,坚持下去都有可能出名。这个评价显然高抬我了,我回复他——我写作是因为喜欢,我天生会写,也是事实,但不会借此想出名,我没那么厉害,更没那个心思。这样的话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内心的真实想法。
曾不少好友问我,为什么自己写得很满意的文章,大多数人不想看。他们在对我表述这个疑问之前可能已有几番的猜测——好友不够多?写得太深奥?现在热爱文学的太少?还是大家都在忙……
为何我要这样猜测呢?因为我曾也有此疑问。大一之前,深受高考毒害,写作无非是引经据典、百用不烂的热点例子、花样百出的修辞。我小学时看初中作文选,初中时看高考满分文,大一寒假我才发现家里积累的作文书有27本,这些足以证明我曾是个高考作文痴。痴迷自然就擅长,会写作文一直是我学生时代的标签。
进入大学后,依旧走老路子,词藻更是华丽,也喜欢写别人看不懂的东西。我任性地认为——别人看不懂的才是高水平!直到大二偶然加了某位好友。
他的才学能甩我几条街的,某天跟他聊起写作,他说看过我几篇日志,写得很烂!那次对话我已记不太清,但那句评价我这辈子也不会忘了,因为很久很久,都没人批评过我的写作水平。听多了夸赞,防不慎防的批评自然会“怀恨在心”,人都有这样的劣性吧。
气愤是必须的,但我还是认真听取了他的理由。也正是那些理由,困扰了我很久,我反复问自己,什么才是写作?写作又是为了什么?大概过了一学期,我最终选择全盘推翻写作风格。
词藻和手法的运用,目的是使文章赋有文采,从而让阅读者了解你的才、识。可我们应该清醒,高考已远去,为何还奢望他人去夸自己有文采呢?文采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为何要因为这两个字去忽略情感?说白了,是虚荣心作祟罢。试问自己,曾有没有为了得到他人赞美去修饰词藻、引经据典。我想,至少有那么一两次吧。
写作是什么?是我们与心灵的对话。写出来的文字,是一缕情丝、一种心情、一段故事,不是取悦他人的工具,更不是虚荣心的炫耀。所以,为什么要华丽的词藻,又为什么去引经据典。直白的话更好懂,并不需要引用嚼烂了例子去铺垫,读者不是傻子。
有人也不用华美的句子,但写出来的文章诘屈聱牙。这样的文章不是不好,而是不适合分享给别人看。你或许有高深莫测的思想,你的一字一句都有深刻的内涵。但除了爱慕你的人,谁有这闲情去揣摩?这个时代爱文学的人越来越少,写点通俗的文章或许能赚点眼球,那种所谓有思想的高文已然没有市场。当然,你可以任性地反驳我——我公开是给我自己看的,不需要他人评价。那我就没话说了,不知道你发表的意义何在。
写作为了什么?显然不是为了高考,那就更不需要为了某个人的刻意评价。写作是个显而易见的特质,你会画画、唱歌、跳舞,那得有个平台展示了才知道,而此类平台又比较少。写作不同,跟生活息息相关,发个微博、微信、空间,只言片语都能体现写作水平,且相关展示的平台很广。那么,我们很容易将写作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个人认为,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写作不会再有进步空间。灵魂不干净了,文字也会失去灵性。
炫耀不等同于分享。写作初衷是为了能写出好文章那是炫耀,单纯写完文章再公开,那是分享,二者在动机上有差别。当然,我也不是反对投稿、比赛之类能挣得荣誉的行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依然喜欢投稿,但我不会为了要投稿而去写文章,都是静心纯粹去写,觉得满意的就推销出去。
改变文风已近两年了,我依旧在摸索,要写什么样的文章?怎样写才是好文章?虽然这几年没有写出特别满意的作品,但我依旧坚持原汁原味,不引用,少修辞,用情平淡而不泛滥,去写生活中关乎人性的点滴。近期可能多写些乡村和童年,因为这里存在了大把的故事。好在我还有大把的时间,能够慢慢去摸索,我不急着密集去写,灵感来了,沉淀心情动笔,没有灵感绝不动笔。
必须要提的是,随性的写作不是等同于违背基本规则。文章结构、用字精确都很重要,错别字当然不可以有。还有谦虚的写作态度,同样不容忽视。他人的提点有些可以忽略,但有些意见可能会使写作迈进一大步。说到这我不禁想起好几个朋友关于古诗格律的看法。有几个好友说,自己写诗就是随性,不必在乎什么格律。这点我个人非常不赞同,随性有别于守规矩。既然写的是古诗,就必须按照古人的格律去创作,要么别称自己写的是古诗,连基本要求都不遵守、不了解,何来的诗。写作需要他人中肯的意见,这样才能发现写作的缺陷。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决定投稿的文章会让好友仔细提点意见,也会去琢磨有利于写作的看法。有时候修改一篇文章次数多了,会钻入死胡同,他人的一句话就有可能让你找到出口。所以,少在意他人的美言,多思考有用的提点。
有人说,写作不好是因为读书少或者经历少,我个人认为并非如此。写文章就像是与另一个自己对话,不需要文词修饰,娓娓道来便好。至于经历,这个和平的21世纪,多少人有过丰富的经历呢?擦亮双眼,洗净头脑,去看周遭事物,去思百味人生,而后将身心降到零点,诉说平凡的故事,如此就好。
最后送上一张图片,今天不经意间定格的美景,至少我认为是美的。这天空就像写作一样,它就是蓝天,配上几朵云,几片树影,不必去想它像什么、如何形成、多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