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结尾,看到魏连殳入殓时,我的眼眶忍不住发热。虽然前面看到他偶有吐血,已经有些不好的预感,但当真正看到他的死亡被坐实,心里还是被悲伤的感觉充斥得难受。
魏连殳,孤僻、奇怪,不被人接受。但他真的奇怪吗?不是的,他是孤独的勇士,不被人理解地去抗争那个腐朽吃人的环境,这是他穿上铠甲、冰冷坚硬的一面。他爱他的祖母,爱房东的孩子,爱祖国的希望,接纳愿意走近他的朋友,这是他露出软肋、善良柔软的另一面。他坚定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不屈服这个腐坏的环境。
可是,他又低头了,为五斗米折腰,“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一个人抛弃自己的信仰,或被自己的信仰抛弃,所带来的打击是灭顶的。他觉得自己不能活下去了,也确实没有活下去。
转变行为后随之而来的钻营、馈赠、颂扬让他觉得可笑,笑别人也笑自己。
我不觉得他真的背弃了自己的信念,如果一个人真的抛却了以往坚守的三观变成一个虚伪、狗苟蝇营的人,他不会为此觉得心伤甚至活不下去;正是因为他的本心与他在现实压迫下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两者冲突了,他的内心才会觉得煎熬,了无生意。
于是他变了,气昂昂的,让孩子们磕头学狗叫才给予赏赐。他没有以前那样喜爱他们了,他们却反而喜欢和他玩,这真的太讽刺了。他曾经那样喜欢的孩子们,他觉得是国家的希望的孩子们,终究还是被这环境教坏了。
他走了也好的,不用再承受内心对自己的批判,不用再面对他厌恶的社会。虽然他的尸身穿上了不妥帖的军阀衣冠,但他的灵魂依旧自由无瑕,重归净土。作者是否也这样觉得,才会在结尾写着“心地就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