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溪合口济雍雍

交通要道,活力雍口

路,往往是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公路运输发展之前,利用天然水道从事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方式,水道两岸自然兴起许多村庄,雍口村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庄。

雍口村位于尤溪县西滨镇西南部,东依黄岩山麓,西对夫人山脉,华兰溪由南向北穿过全境,在村尾部与尤溪河汇合,使雍口借助水道运输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洋中、汤川、溪尾、中仙、台溪等乡镇水陆交通的中心驿站。据《西滨乡志》记载,雍口街在清末到民国时期,商旅云集,市场繁荣,有万元以上的苏广百货、南北京果店四家(义盛、裕通、杨生利、长盛茂),食杂旅社二十余家。村里老人回忆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雍口村还有七家旅社、七家饭店、五家肉店,可以想像一下当时的繁华场景。

雍口村居民最多时有40多个姓氏,现在仍然还有35个姓氏。他们的祖先大都是在雍口谋生而定居下来,一直繁衍至今。这么多的姓氏,也从侧面反映了雍口当年的兴盛,有的外地人来此开店做工,发现易于讨生活,就留下不走了。至今村里还流行一句话,叫“东走西走,不如雍口”,意思是说,为生活东奔西跑,还不如直接留在雍口谋生。

在雍口村庄中部,有一座铁索桥,始建于1981年,方便了两岸往来。在铁索桥西岸边,同行的村干部告诉我们,沿岸是一条古代通往华兰村的官道。细看之下,果然发现岸边有一条不足一米宽的石径,沿河岸开凿而成。真难以想像,早期先民是在这样一条狭窄的石径上两端奔走、谋求生活,如果不是村干部告诉我,我绝对不敢把这当作一条路。村干部还告诉我,“对面山”还有一条官道,可通往尤溪县城,约15公里,因都是上坡,福州方向客商在雍口码头上岸后,往往要在雍口过夜,歇一个晚上好有力气走路。村干部口中的“对面山”就是夫人山,因山上有座夫人宫而得名,现夫人宫已迁至铁索桥的东岸边,夫人山因在村庄的对面成了“对面山”。

雍口因是尤溪与华兰溪汇合之处,水运兴盛时期成了尤溪下游水陆交通要道、物资吞吐口岸,年均运送木材5万立方米以上。四邻的木材集此转运福州,这与村形如木排相契合,故有“雍口木排形,储木乃天形”之说。木排从雍口码头顺流而下,运到福州要五天时间,工人在木排上搭个帐蓬,五天时间里吃住都在木排上。

1957年,为了便于输送木头,从雍口至溪尾乡大宁村,曾建有一条专门拉木头的铁轨平车道,这样的景象可以从电影《林海雪原》里找到。1966年,在铁轨平车道的基础上,建成了林业公路,如今林业公路已经实施水泥硬化,成为雍口通行华兰和洋中、溪尾的交通要道。

丰富的水资源,不仅为雍口提供了便捷的水运通道,也曾为雍口提供了生产生活的动力支撑。在没有电力的时代,村民拦华兰溪兴建水利工程,装上水车,利用车碓给稻谷脱壳,几百年来成为村民粮食加工的重要工具。在水车叶轮上,安装上斜削的竹筒,在竹筒倾倒处安渠接水,就可用水车做功舀水灌溉良田。

而早在1957年,雍口村就建有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17千瓦,可供全村晚上点3个小时、早晨2个小时的照明。1974年,雍口村建成卢头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25千瓦,可供全村照明和加工使用,进入了电力时代。这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许多农村家庭大都使用煤油灯照明相比,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了。

水运成就了雍口的繁华,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雍口仍是西滨镇西南部的重点村,雍口街道上分布着购销站、邮电所、采购站、信用社、粮库等乡镇分支机构,是全县首个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的建置村。后来,尤口公路通车了,316国道通车了,福银高速公路通车了,向莆铁路通车了,交通改变了格局,曾经的水陆交通要道、物资吞吐口岸也渐渐失去了往昔的光彩。1993年,随着水口水电站的建成,雍口的水运通道成为了历史,曾经的雍口码头也成了淹没区,现在只能从运木队、储木场、水运站这些建筑旧址上,去窥测昔日人来客往、木排绵延的场景了。


历经沧桑,从容雍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华兰溪通雍口五公里处,有一“三门”奇迹,由天然龙潭、风扇衕和拦坝嘴三个险要奇观的闸门组成,成群水獭在此栖居,过去多有木排被阻、人命被害之事发生。乡民认为是水獭神作怪,在龙潭右岸建庙祭祀,木排经过此地,都要备三牲酒礼奉祭水獭神。1957年,兴建铁轨平车道时,沿岸岩石炸毁,已不如原来险峻,但险要仍在,现今行旅每经过林业公路,依然要临境感叹一番。

雍口街原临溪而设,历史上遭受过多次洪灾。据记载,1924年甲子年水灾,雍口街民房大量倒塌、冲走。1934年6月11日洪水,雍口街冲走民房73座,淹死人命5条。而1960年6月10日的一场特大洪水,把雍口街所有的房屋直接冲走。经过此劫后,乡民退往黄岩山麓盖房,慢慢形成现在的雍口村庄。

繁华之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雍口村不但深受洪灾之害,也饱受兵灾之苦。1912年12月,陈长元股匪串入雍口,劫走2000银元、5两黄金。1914年,闽督军李原基派兵入尤兴剿卢兴邦部,驻扎雍口中,第二天派夫50名、团兵20名组成敢死队,行抵中遇卢部突击,伤亡18人。1917年,卢兴邦派副官肖元信到雍口,勒款3000元、毛猪5头、鸡鸭50只。1921年,陈荣标股匪百余人攻打雍口,被碉堡内民兵击毙8人,退走时烧毁沿街民房54座。1925年,驻闽军阀周荫人派一北兵连驻扎雍口,行旅过客有可疑者即被枪杀,8月12日一天就杀死7人。1926年,卢部卢兴荣进攻雍口,北兵连不战而退,临退时洗劫3家商店,掳走6名妇女。1930年,卢兴邦部与刘和鼎部作战,卢部战败返回尤溪,途经雍口,要求当地造担架、派挑夫、供食宿,村民不堪其扰。1949年5月13日,国民党第五军败退经过雍口,大肆掠夺一番。

雍口乡民被苦难一次又一次地磨练着,造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新中国建立后,开启了新的征程,一代一代接继着把雍口建成明星村。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雍口村就被评为市级文明村,这在全县属于首例。

红菇是雍口村的特产,被誉为福建人的最爱,红菇炖鸡是一道著名的闽菜,更是雍口人的家常菜。红菇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因对土壤、气候的要求很高,至今无法人工栽培。物以稀为贵,再加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就有了“菇中之王”的美称,现今闽中流行坐月子吃红菇炖鸡的习俗。

得益于周边山脉优良的生态环境,雍口自古以来盛产红菇。可红菇并没有因自己身价的不断抬升而增产,也不因村民长年累月的采摘而减产,从容地按自然的规律每天盛开,欣然面对村民的采摘。

好生态,自然人长寿。雍口村是闻名的长寿村,据《西滨乡志》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中就有两位百岁老人。一名宋望治,常教导亲友说:“为人要光明正大,做事应坦率无私,我虽村妇,这些道理至今百岁不渝”,享年101岁。一名林秀英,百岁仍能自行上街购物,一共度过了104个漫长岁月。据村干部介绍,目前雍口村有90岁以上老人20多人。

也许是多食红菇的缘故吧,雍口人生活的从从容容。不管过去经历多少灾难,不管交通格局怎么改变,雍口人不计较、不埋怨,总是努力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近年来,雍口村先后实施了路灯亮化、景观节点、人行道、木栈道等工程,建成了森林人家公园,村庄面貎得到很大的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最近,雍口街道上、溪流边、山麓下,多了一个从容的身影,他就是环境科学专家徐开钦。少小离家的他,在学有所成之后,最放不下的还是家乡的山山水水。于是他放弃了国外丰厚的待遇,毅然回来报效祖国,有了更多的时间栖居家乡,总在早晨和傍晚四处走走,重拾童年的记忆,随手拿出兜里的相机,记录下家乡的日月升落的养眼瞬间,和各种鸟雀、游蛇等动物的灵动身影。


更替传承,文化雍口

雍口建村历史悠久,有史可考可追溯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比尤溪建县还早。悠久的历史让传统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村里的徐氏家训、吴氏家训,跨越了几百年仍然约束着后人。全村虽多达30多个姓氏,各姓氏之间皆能雍雍相处,其乐融融。

提起雍口,最让人遐想的是徐家大院。徐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一座集民居和抗敌防御为一体的具有土堡建筑元素的大型防御性乡土民居建筑,从徐家大院的兴建,就可以看出清末闽中就开始有土匪横行乡里。徐家大院是全村唯一躲过1960年特大洪水洗劫的民居,当年特大洪水过后,无家可归的全村人全部临时搬进徐家大院居住。徐家大院敞开包容的胸襟,用228个房间装下了全村百姓,帮助全村人度过那段艰困的日子。

踏进徐家大院,空过屋宇天井,看白墙青瓦、木雕彩绘,仿佛可望穿当年一派繁荣景象,与历史辉煌交错相叠。最引起我们兴趣的是,在南侧的横厝墙上,发现许多红色大字,依稀可辨“春色光辉”“清风明月”“福星”等字迹,书法称不上艺术,不知何人写于何时,但可看出其人对风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在东侧的扶楼上,发现“福建全省¨¨第二师师长黄示”等字迹,写得歪歪扭扭,辨认不清,应是当年民国军阀混战时期驻兵留下的。徐家大院的包容,是有其历史传承的。

在雍口后门街原有一座圣母庵,供奉陈、林、李三夫人,三夫人也称“临水夫人”。临水夫人是福建民众崇奉的女神,视其为乡里的守护神。圣母庵毁于1960年的特大洪水。2009年众信士乐捐重建,更名为“圣母宫”。

据说,原圣母庵还供奉一位张圣君。雍口尾塘原有一座张圣君庵,始建于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后来张圣君庵不幸遭到火灾,张圣君神像除了腿部受轻伤外,其余基本完好,众人就把张圣君神像安于圣母庵中,1960年特大洪灾时与圣母庵一并被冲走。1995年,众信士乐捐在距雍口村庄1公里的枕头山支脉兴建联台宫,再造张圣君神像。自古以来,盛世修庙宇,雍口亦然。

雍口有一个知道了就想去的地方——仙人谷,流传有铁拐李在此修炼的故事。其实,仙人谷是刚被发现不久的一处秘境,目前尚未开发,因此知道的人不多。仙人谷内,溪流潺潺,鸟语声声,瀑布层叠,状如哮天犬、青蛙、仙人脚印、天桥等各种奇石散落山涧,是一处天然的氧吧,被村民誉为身边的九寨沟。

近年来,雍口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建成了库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和谐广场、新戏院,为当地群众开展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环境。村里到了春节,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让农民走上舞台喜迎新春,还会开展篮球赛、象棋比赛、乒乓球赛等文体活动。

良好的文化传承,让雍口村民秉承着村名的和谐精神,在礼敬传统、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耕读孝义、诗书礼法的行为规范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写下永续发展的新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542评论 6 50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22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912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449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500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370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93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074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05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22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84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569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168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8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18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962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81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