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梦
现在我们的口号是要实现中国梦,众志成城建设伟大祖国;作为个人,也须得有个小目标,小身份,来实现个人梦想,因此自己似乎在文字上多有乐趣,便试着做做“文人梦”。 文人是不好当的。最高的标准是文死谏,武死战,如东林党人,谏议世事者,大凡没有好下场;还有那不愿意死的,都逃到竹林里喝酒赋诗,故做逍遥,或者装疯卖傻,裸裎相见,免得让官府找上门来为官。 偏生文人都生就一副破嘴,没事便得得两句,爱显摆自己两下子,犯了这个禁忌或者触了那个霉头,自己又手无寸铁,只凭着一张嘴,一支笔来与刀枪说事,那肯定是豆腐与刀,案板上的鱼肉一块。 所以只好多谈风月,少论国事。 然则还要填饱自己这张肚子,于是便折腰于三五斗米,做些赚钱的营生,却还想说自己的话,于是便可能折腾出个精神分裂或者被精神分裂。这就是自命文人的命。 今人不好说事,说说古人吧;古人也不好说事,说说小说中的人物吧。
白衣秀士王伦算个文人,只是文笔不好,村野穷儒;写不出同是屡试不第的黄巢的诗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以当他与梁山其他头领意见不合时,便被一刀结果了性命。“去心窝里只一刀,察地搠倒在亭上。”
如果王寨主胸怀坦荡,敬贤礼能,自然不会没了命,原来他这个文人究是个无胸怀无眼光无章法的三无产品,被自然淘汰原也当然。如果他练就一身武艺,如那黄巢般,“贩卖私盐出身,善于骑射,粗通文墨”,却失了文人身份。所以这里黄巢也是个假文人,不是真文人。
故此引出文人标准的问题。
这当然是弄不好会被骂个狗血喷头的事儿。不过斗胆写来,我想最多也是笔上文中招呼,千万不能拳脚加身,阿弥陀佛。文人本来就是乱烘烘的一群,兼之以口舌笔墨为生,自然众口哓哓,难以一言蔽之,不如武者,论真假高低伸手便知,没有这么多事儿。
文人的定义太多,择其要者:
汉傅毅《舞赋》:“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第一要知书能文,胸中锦绣笔下生花;
《诗经·大雅·江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郑玄笺:“告其先祖诸有德美见记者。”第二要有文德。
所以诸位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文人,用这两条则身便是。如果觉得太简,不便参考,则以今人定义试试:
文人是指人文方面的、有着创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写作者。严肃地从事哲学、文学、艺术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的人,就是文人,或者说,文人是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会和人性的人。(张修林)
据此考之,则那王寨主便算不上文人——没见过写一首诗,且无有美德。
据此考之,则那黄巢算不算文人呢?
照此看来,这个题目倒有些犯难:如果按文死谏来讲,那也似乎有些合格:本来想给朝廷做个打工仔,结果没人要,只能自己创业了。况且也能知书能文。不过他另外的身份却差池些,贩盐,兼骑射,“所从事工作”与定义不符,算不得文人之数。或者竟可入武者之列。
是故上古语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论不清”;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则须“文武双全”。然而穷文富武,不是谁都有条件:穷人家孩子想成才成人,只能读书,穷则学文,省饭;富人家孩子不愿意读书,那请武师练武,不怕吃。
幸而现在武风不盛,那文人便可不用时时提防着遇到讲不通理的挨打。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那真正的文人是有风骨的,即文德“德美”,追求独立人格与独立价值,倒不怕死。或者说,一不怕骂,二不怕死。意见相左时,与同类可以坐而论道,相骂得风雨交加而不惧;与非同类不屑于论道,“宁肯站着死,不肯坐着生”,至死方休。
看来真正的文人是脸又不厚,心又不黑,是很难在物欲横流之世间坦然。
并且现在很多的文人都是自封的,怪不得风骨这一类的东西鲜见。
我这文人梦还该不该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