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更多钱财,比更大的权势都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是做更好的自己。发展积极自尊,建立自信,向着心中那个理想自我无限接近。
自尊,是在内心深处对自身拥有的价值深信不疑。
发展积极的自尊,就是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不只喜欢优秀的自己那部分,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可爱而不必完美。
自尊水平越高,你的内在就越有力量,你也就越自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有研究发现,当下的教育下,成绩越好的孩子反而更容易遭受抑郁的侵袭。
成年人的世界里,很多广为人知的成功企业家,自曝身患抑郁症。搜狐创始人张朝阳说:“我什么都有,就是很痛苦。”美团创始人王兴说:“我曾经以为我永远不可能得抑郁。”
那些看似具备所有幸福要素的人,反而更难感受到快乐。这是一道难度很大的综合题,涉及压力、时间和情绪管理、社会支持、对功成名就的过度追求等方方面面。甚至,还有权力对大脑的损伤——“傲慢综合征”……
然而,底层逻辑还是骨子里对自己的攻击,对当下自我的抗拒,没有很好地发展积极自尊,心里住着的内在小孩没有被看见被认可,核心信念全是灰心丧气的无价值感、无意义、不值得,千辛万苦成为了自己讨厌的人。内心仿佛有个黑洞,恐惧、缺爱、没有安全感,永远无法填满。
把内心的创伤、匮乏、压力处理好,建立安全富足自由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建立外在的富足和成功。
没有建立内在成功的外在成功,都是浮云!
罗伯特·纳伯格在著作《缺爱》一书中认为,医生们所谓的“抑郁”,实际上和人失去存在感或存在感减少有关。有时一个人拥有生命并不足以使其生存,生命与存在紧密相连,生命实际上是一次构建自我存在的尝试。
看见即疗愈。自我觉知,把心打开,看到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自我。
发展积极自尊,找到自己喜欢的理想自我。
在这个艰难缓慢的治疗过程中,推荐一个简单却非常有效果的辅助做法,学习对自己说积极的“自我陈述”句。
来,让我们开始造句——
你崇敬的偶像是谁?你想成为的人有怎样的特质?围绕这样一个核心理想,找几个能深入你的内心、让你有所触动的词,造句:“我是一个……的人。”
比如:“我是一个可爱而独立的人”。
比如:“我是一个有勇气和行动力的人,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比如:“我是开朗又靠谱的人,大家都喜欢和我做朋友,我也从每个朋友身上学到好多。”
比如:“我毕竟是集智慧和美貌于一身的小可爱,这点破事儿还难不倒我。”
在之后的成长岁月里,你要常常有意识地确认、感受、实践这个陈述句,它会逐渐内化成为你内在自我的一部分。
是不是很神奇?
不停地重复,反复对自己说,不断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用一件件微小而可爱的事,去实践去验证这闪着光的一句!
果然,我如此可爱!我值得被爱!我拥有这样值得点赞的能力!
并一定会让它取代那些曾经盘桓在你内心,诸如“我不好、不值得爱、我不行”的句子,叫停你对自己发起的不自信、甚至很负面的自我攻击。
尤其是在灰心沮丧的时候,在忍不住再一次开始自我攻击自我怀疑的时候,想着那位令你产生共鸣的偶像,想着那个心中想成为的理想自我,缓慢坚定地去说、去感悟那句“自我陈述”。
不管你有钱没钱,不论暂时成功还是失败,它都会成为一个神奇的咒语,给你力量,让你重新发光。
然后,回头审视那黑洞,发现那里住的不是邪恶的魔鬼,而是曾经无助又伤心的小孩儿,是一滩泪。
这不仅仅是暗示,更是自尊带来的相信的力量。你的自动思维已经被改写,核心信念也随之变成了闪着温暖之光的句子。
成为理想自我,还要突破自我限定,学会对自己负责。
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牢狱,是人的思维意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败在自我设限上,总认为自己这也不可能、那也做不到。殊不知,人生中最大的陷阱,就是自我设限!
找出那些限制,就是小时候爸妈常常对我们说的“不要”“不能”“不可能”“不应该”这样的限制性词汇。据说,从出生直到成年,我们可能至少听过这些词汇1.5万次。
这些词句听多了,说多了,会预先为你设定出各种界限与高度,画地为牢、自我捆绑。
这些不断重复的限制性语言,最终成为自我限定的一部分。
打破这些限制,要倾听自己潜意识的声音,寻找自我限定,然后有意识地改变它、突破它。
把不行、不要,改成我可以的、试试吧万一能行呢!我毕竟长大了,不是那个可以被一直否定的小孩子了。
你终究发现,人生最美好的体验,是你在慢慢成为那个你喜欢的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