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么称呼学生?这有什么学问?喊名字就行了。
其实不然,改变一下称呼,可能还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班主任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所以,要想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必须首先接受你这个“人”。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的教育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健康而令人舒适的,有适度的距离,有合适的交往尺度,既有师生之间纯洁的情谊,也饱含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师本身的威信。
1.只呼其姓或名,不用全称。
例如:潘、奇、冉、家龙……
每次英鑫兴奋起来,无所畏惧地聊天时,我只需要说一个字:“潘”,就足矣。
2.用学生之间的互称来称呼学生
例如:珂珂……
学生之间有他们自己的互称,当我和他们一起叫某位同学的名字时,学生就会有一种我和他们是一起的感觉,也乐意和我分享他们彼此的称呼小秘密。
3.用家人的称呼来称呼学生
例如:畅畅、壮……
4.给学生起名字
例如:老于、阿宁……
每次晨洁游离在课堂之外,我只需要看着他说一声“老于”,他立收心,开启安静、专心学习模式。
5.学生称呼我
例如:潇姐、老班、头儿……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每一届都有学生叫我潇姐,慢慢的潇姐似乎已经是我的代名。但是多半都是在私下叫我。
一次江焱到办公室找我,同事问他,干嘛,这娃张口就说:“找潇姐”。同事瞬间惊呆,没有想到学生居然这么明目张胆,不分场合地叫我潇姐。
其实,我倒没啥感觉,也不生气,甚至很喜欢学生叫我潇姐,一是显得我还年轻,二是和学生的距离也亲近些。
亲切的称呼加深了师生情谊,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昵称变得亲切自然。
班主任要有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见到什么方法最合适拿起来就用,手边有什么样的资源就用什么资源。
教育中很多事情是无法预设的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要善于观察,抓住教育中的最佳切入点大胆进行突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任何因循守旧或囿于教条的行为都会让教育的良机与我们擦肩而过。
文章来源于陈宇老师《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