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也是資格考的名單論文,從社會網絡的視角探討各種不同類型的社會網絡對於創業團隊的組建和創業搜尋的影響,一舉放大了「人機關係」對決策的影響。一般而言,學者在社會網路層面的分析往往將人際關係作為研究重點;而創業者作為個體在創業的過程中要尋求資源,勢必依靠自己作為團隊組建的起點。因此,作為網絡哦中的節點,如何與其他節點進行活動、傳遞各種咨訊以及資源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基於此,作者以連接形態與連接點微架構,提出了三種網絡形態。
1.隨機網絡(Random)高度個體化的網絡,每個個體都可以毫無限制的接觸到別人,沒有互動限制,學理上,假設節點的出現與穩定有其一定的理性基礎,那人與人之間就比較像一個隨機過程。簡單而言,就像我們日常出門去市場或者旅遊,你能遇見的人都是隨機的。但這樣的現象在企業或者創業團隊的組建中較為少見。
2.小世界網絡(Small World):高度集群的世界,人們之間的關係建立會受到較高的限制,能接觸到的也往往與自己具有較高的同質性(網絡的組建以來較高的同質性)。在創業團隊的組建中,少數核心可以連接到其他成員,有點像意見領袖與跟隨者,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網絡,在這過程中連接小世界之間的連接者(我個人認為可以理解成Gatekeeper)對於人際關係的擴大具有重要作用,這樣的結構也常存在於埋頭苦幹型的創業者與他的外部資源之間的關係。
3.無尺度網絡(Scale-free):是一個高度結果化的網絡,平均路徑短,節點紐帶數量少。在這樣的連結之中,看似隨機的人脈連結,其實是一種指數關係,或者是特殊函數關係;差別在於人際網絡建立的前提。
相較於前兩者,無限尺度的級數連結是強健且不限的;某種程度有點「立體」,是最能反映商業世界連結方式的模型(就算有一些小世界結構也是無限尺度,但規格差很多。而隨機連結完全受限於鐘型分佈,無法跨越鄰近節點跳連。)
最後,作者將三種人脈串聯的結構放入創業者建立新企業的過程中並比較之間的差異。作者發現,儘管不同的人際網絡特征在效率方面有所差異,不同的網絡結構在公司建立初期也有不同的影響。文章不僅在學理方面提出了3個不同的類型,對於實務上也給出了很好的提示:即創業期初要了解自己的人脈建構以及創業機會,才能很好的集結自身的創業途徑。
此外,文章在結論方面也很有趣,作者在結論部分並不是有意解答研究問題,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問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因此,本文的重點並非在於網絡結構的選擇,而是啟發。根據研究的結論,雖然網絡的架構很重要,但是對於不同架構網絡品質的探討應該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