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长达一年的待业空窗期里,我也常常感觉焦虑。后来,我发现通过做这几件小事,可以扭转自己待业空窗期的焦虑和自我否定,帮助自己早点走出焦虑。
一、接受自己待业这个事情
裸辞似乎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找工作——找不到——不想出门——失业——找工作。长时间找不到工作,人就容易自我否定,焦虑,失眠。
说到底,其实是太着急的缘故。急着想有份工作,急着挣钱。一旦目的没达到,人就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在换过好几份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然后在一个领域里慢慢深耕,扎根,发展,壮大。
套用一句很鸡汤的话,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刚刚好。
可能你失业时别人在工作,但当你明晰了自己未来的路,做好职业规划时,别人可能还一边上班一边迷茫于未来的路和人生规划。
你不要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不停止成长,你走的每一步弯路,时间都已安排好惊喜在前方等你。
二、客观看待待业
待业并不意味你无能,迷茫并不代表你失败。
时代的每一粒灰,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高校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职工退休年龄却在增加,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你只不过是众多待业者之一,没必要为此自我否定。
可能你做过很多工作,最后发现不是不适合就是不喜欢,频繁跳槽。跳槽的次数多了,你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少,甚至开始对工作,生出厌恶情绪。
这些问题也很简单。归根结底,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一位作家说,写作者需要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用文字去寻找这一类人。因为,他们更容易认可你的价值观,本质上,你就是他们的一部分。
工作其实也一样,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只想要钱,那就努力从事高薪的职业。即便这份工作你并不喜欢,但因为你想要的是钱,这种不喜欢是可以被忽略的。如果你想拥有事业或者将爱好发展成事业,就需要长远的职业规划。为了长远的打算,你可以忍受目前的薪资待遇,因为,你很清楚,这只是你的起点,是你规划里的一部分。
假如你和我一样,从事着一份既不喜欢又没有技术含量待遇又低的工作,还不知道自己能干嘛,那就尽量在工作中多学点东西,攒点钱去学一门手艺或技术。
我之前是便利店的收银员,最忙的时候,一天见几千个顾客。这份工作简单又枯燥,但它却很考验人的耐心和细致。我在这份工作里学会了察言观色,揣摩顾客心理,甚至不惜在纸上描摹他们的外貌,猜测他们的职业和性格。在笔下对记录的人进行改造和嫁接,他们变成了人物和故事。
这种事情我做了两三年,故事里的人才贴近现实生活,我也慢慢收到一些读者反馈,后来甚至有机会得到职业编辑的指导。
任何一份工作,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就看你是否用心,是否愿意积极去学习。
每个人都是在慢慢探索中找到路的,你可以迷茫,但不能沉沦。掉在河里你不会死,沉下去,你才会。
三、待业空窗期可以做什么
如果你学历不高,我建议你去提升学历。我自己就是本科肄业,找工作处处碰壁后,知道了学历的重要性,去年通过考试,再次考上一所专科高校。我25岁还在上大一,你有什么好怕的?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过早的结束。
假如你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失业了,考编制可能会成为你的选择。在这个过程里,同样不要着急。七大姑八大姨和周围的同学朋友可能会一直询问你的近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请出门旅游一次。如果你心疼钱,可以将手机关机,关闭社交网络。
在精神痛苦又无人打扰的日子,你会遇见另一个平日里不曾被发现的自己。
一定要远离那些打击你否定你的人。那些在你低谷期火上浇油的人,根本没把你当朋友,只会让你更容易否定自己。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只会消耗自己。
无论你多烦躁,坚持做一些小事,一样可以改善你的精神状态。运动、阅读、保持好睡眠、规律作息、在家自己煮饭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提升你生活的幸福感。我知道这很难。但多强迫自己几次,你一定可以做到。
坚持做这些小事,你会慢慢调整好心态。调整好心态后,关注你想从事的行业,多看看招聘信息上的要求,以此为标准提升自己。
做完这些后,你可以重新再投简历了。如果你面试成功,就可以重返职场了。如果效果没达到预期,也不要着急,调整好状态后,再重新出发。
待业只是暂时的,你不用着急。人生的路还很长,属于你的风景还在路上。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走得更远。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不到终点,根本看不到谁是赢家。
何必为暂时的停滞而郁郁寡欢,谁敢说,远方未知的路途,不是花团锦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