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想要批注的内容在简书里记录下来以后,发现是1600个字,批注完之后是3100个字。当我再次翻到郝晓东老师的“遭遇与危机”一章的最后一节时,把郝老师写的内容,我情不自禁连着朗诵了三次。我似乎感受到了郝老师之所以不懈地努力的动力,体会到了敢于辞去公职上路读博的力量源泉,同时自己被一次次深深地打动和激励。是啊,宇宙如此浩瀚,生命如此渺小,遇见新教育又是如此神奇,怎能不开出一朵花来?哪怕是只能自己看见自己的,与之前的自己有脱颖而出的那朵。】
一、遭遇和危机会使人生和教育的连续性中断,给教育带来干扰和障碍,但如果应对得当,遭遇和危机,也会转化为教育的契机,使人脱离“非本真”状态,找到自我,开启全新的生活。教育者应该将遭遇和危机考虑在内,并重新审视其价值,把教育看成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①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进程应该是连续性的,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连续性的进程中会有许多中断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对孩子们来说有的是遭遇,比如学习过程中对某一学科的顿悟,一次活动中对自己内心世界向往目标的激励,一个老师的学识或品质让学生由衷的折服等。有的是危机,比如自身重病,家庭变故,被校园欺凌等。作为教师有意识,有能力去引导、指导学生,那么便是抓住了教育的契机,便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②看到“非本真”这个词,思考每个人的表现形式,原来,每个人基本是处于“非本真”状态的,在特定的场合,显现出自己的本真很是难能。人生一场,真真实实活出自己才是非凡。在遇见遭遇,遭遇危机时表现出的或者被挤压出的语言也罢、行为也罢、思维也罢才是由衷的,本真的。或许,在这种状态下,才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自我。人的成长是需要突破的,遭遇与危机可以迫使人突破。】
二、只有少数重大的特定的经验可以称作遭遇,它们闯入人的生活,突然地,往往令人痛苦地中断人们的活动,使之转向一个新的方向,导致生活发生重大改变(干预人的生活)。【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正确对待正在经历的痛苦,因为在痛苦中可以看到生机的萌发。】
三、只有那些突然出现的,较大的,且令人忧虑的中断了连续生活进程的事件,才可称作危机【危机很可怕,对人生的转折作用力也很大,可以把人打翻在地从此一蹶不振,也可以让人脱胎换骨重新振作,关键是看当事人如何理解危机】
四、教育是一种连续性的活动,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它基本上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本质。但经此还不够全面,还需要做一处重要修正,因为这一观点把阻隔和干扰教育,导致教育失误或者完全失败仅仅归结为偶然的,来自外部的干扰,而这本来是应当避免的,而且原则上也是可以避免的,这种干扰无论如何无关教育大局。只有存在主义哲学敏锐的看到这种干扰,不只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偶然事件,而且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从这些事件中表现出一种新的、迄今为止尚被忽视的人类存在的基本面。它使连续性发展的观念趋于破灭或者至少表明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对应的教育之非连续性形式。【这一段比较难理解,原因在于自己没有读过“存在”这类的书籍。肤浅地理解就是对教育也罢,人生也罢,不要以为一条路一直走下去应该是常态,而不停地出现问题影响进程,出现枝节改变原来的方向才是生命之常态和本质。】
五、人似乎不可能一直保持一个发展高度或者持续的向前发展,它的生活更多的由于习性和疲乏而被“损耗”,由此而陷入非本真的退化状态。【“非本真”状态原来是属于退化状态啊。而这种退化状态是因为习性和疲乏而引发的。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一些习性要保持警惕,而不是听之任之地发展下去。】
六、遭遇逼迫人们在两种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并做出取舍的决断【选择与取舍需要理智和品质,在选择和取舍的时候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真和水平。遭遇原来可以成为一个人的试金石】
七、遭遇不仅可以被理解为是毁掉迄今生活安全感的暂时的动荡,而且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新的超越过去的生活可能性。当我们把危机与一种新的起点联系在一起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彻底失去了以往所有的支柱,并同时建立起走向美好未来的新起点。【遭遇的发生有时候是一种命定。能够在危机中建立起走向美好未来的新起点首先需要的是认知的升级。】
八、向某个新的生命阶段的过渡,只有通过危机才能得以实现。【这么说来,自己卸任校长之前的所有经历都没有过向新的生命转向的节点,我本可以活的精彩,没有精彩只因为一路一番风顺】
九、如果要对精神世界产生真正的内在的理解,真正的遭遇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遭遇则任何一种教养事实上都仅仅是不受约束的游戏而已。【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到底是在哪个层面,真正需要什么,只有遭遇发生了,才知究竟。我是属于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的人,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到最大化的人,不诱于誉,不恐于非,不陷于利,不安于安的人。新教育让我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想成为的怎样的自己】
十、一种认真对待自己使命的教育,必须能够引导成长着的一代人与精神世界的人物进行这种决定的遭遇,所有的教学都要以此为方向。【对这一句有感觉,但不太懂,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十一、对人来说,教养和遭遇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没有全面的教养,个别的遭遇仅仅是一种巧合。所以教学必须拓宽文化知识,阐明理解范围。在这些基础上才会产生充分的遭遇,但另一方面,如果不能产生真正的触及人心灵深处的,改变其全部生活的遭遇,那么所有的文化知识都不起作用,所以也就无关紧要了。【这句是不是说没有文化知识做为基础,就判断不了何为遭遇,即使遇到遭遇也不知道是发展的契机,也就是说文化知识是用来明理的,解决具体问题的。如果掌握的文化知识做不到这样的用处,有没有文化知识也就无所谓了。】
十二、人似乎不可能像对进步的理解那样直线的向前发展的,而发展一经受挫,总是重新返回到本源处,然后再从那里开始。这种本源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本源,如果我们能在历史发展中倒退回去,我们就会发现世界最初的形态并不是圣洁美好的,而是一个已经发生了腐败和退化的掩盖了其实质的世界,人们必须在批评分析中才会了解它的最初形态。为了使人类文化能够创新和不断更新,就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的东西,这就是不断进行的文化批判的作用。【创新是建立再批判的基础上的。如果遭遇或危机能把自己打回原点,而且自己又有重新审视自己的初心的能力,那么就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十三、要使人的生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必须同时进行两项工作,其中之一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某些东西,即通过理智和伴随它而产生的,有目的的行为的力量去创造人类有秩序的世界。但由于总是存在着一种旨在消灭所有秩序的破坏,如果人类不丧失信心,他们需要具有那种基本的信任和希望的力量,这种信任和希望的力量不是人们能够产生的,它必须是给予的。【信任和希望?走进新教育首先是相信在新教育中可以通过新教育设置的课程和新教育的学习氛围可以磨砺出一个与现在不同的自己,而那个与己不同的自己正是自己所希望成为的自己?可以这样理解这一段吗?】
【我被郝晓东老师下面的话一次又一次的鼓励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情,对未来的憧憬,对自己的严格,对自己的相信,皆在其中!!!:】
我不相信平庸、堕落是自己的宿命,如果有,我的宿命也应该是寻找、发现、求索、追逐。
抬头看看头顶浩瀚的星空,想想那深邃的宇宙,夜晚如此宁静,星空如此浩渺,亿万年的进化方有今日之思考,你得叹服这个茫茫宇宙的神秘,感叹生命的神奇。有幸在这星球上走这一遭,哪有理由停留在地下“打洞”,岂能不开出一朵花儿来?我想,到年老时敲击回放键,浏览自己的一生,定然会无怨无悔会发现———
哦,原来抵达的地方比梦想还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