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1126星期四,行动计划第172天,天气:晴朗
【行动172】 知识、学习、时间碎片化
今日心情:
今天的一天也是过得很快,围绕工作,协调沟通、梳理传达、强调落实执行和反馈等。
今日照片分享:
今天的总结:
1、昨天工作忙了一天,今天到办公室又开始忙碌和梳理,下午外出座谈会。近期一段时间,经过新领导对工作的梳理和指导,对工作的重视,与各方的沟通协调等,对我前期所开展的工作的熟悉,肯定和认可,并强调了相关方的责任和落实。感觉到了强大的力量支持和信心,也相信在新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一定能做得越来越好的。
2、学习到领导上的优点,工作阅历、为人处事、工作方法、团队管理、沟通表达、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做实事、讲效率讲落实、敢说敢做、讲实话讲真话等这些方面。
3、下午外出座谈完原本可以下班的,又走路回到办公室,冷静了下,梳理下工作,写写思绪,发了个呆,又到八点多才走,顺便静下心来捋一捋写写反思吧。
4、最近作息又有点被打乱了,熬夜晚睡了,老想事情,焦虑,嘴周围还是老长痘,总是反反复复,没有得到好转,哎,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健康其他都是空得。
5、论文啊论文仍然没有动,没有写,总是想集中大块时间写,但是老是没有大块的时间,时间总被碎片化,零零碎碎的时间倒是挺多的。
今天学习:
那么如何碎片化学习,或者利用碎片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个人感觉,包括但不限于这样几个要点:
1. 明确需要和意识,知道目标。
明确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识。
穷则思变,知道自己为何而学是最关键的。
2. 保持持久的专注力。
能在被干扰后,或者忙完其他事务之后,还能想起自己的目标。
谈到专注,依然是推荐一段时间专攻一本书,或者一份资料,避免四面出击却都不深入。
3. 快速完成非核心任务的能力。
比如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家务等等,这些事情往往既不重要,也不紧急,但如果拖着悠闲做,最终还是会压缩做重要事情的时间。
4. 咬牙精神。
比如,心情烦躁或者懈怠,非常不愿学习,不愿做事。
这种时候如果不是身体极度疲劳,也不妨从整理文档开始,适当进入状态,然后暗示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破题,或者完成目标的一小部分。
就像螺钉钻木头一样,咬咬牙,过去最难的开始阶段,后面困难就会小很多。
5. 用思考替代无脑娱乐。
比如在坐车时,可以刷手机放松,但也可以做后续的计划,思考还有哪些未完成的事情。
关注新闻热点的时候,可以看热闹,也可以尝试思考它的来龙去脉。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思维能力同样重要。
6. 用有营养娱乐代替无营养娱乐。
比如看纯粹的搞笑视频可以放松,但看英语新闻,听英语演讲,或者看外语脱口秀节目,放松的同时也可以记住一两个表达,也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式。
碎片化时间学习的三个原则
你个人碎片化时间的出现情况。
根据下面三个原则去运用,你的学习成果就能够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原则一,有目的地运用碎片化时间;
以目的为导向,跟自己的碎片化时间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让你学到东西。
无论是学习外语,还是完成一本书的阅读,这都是一个大的目标。想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完成这些目标,你只能把目标“切块”,切成一个个适当在碎片化时间里完成的“小块”。
由于在每一段碎片化时间里的学习,跟“前后”的学习目标相一致,能够把今天学到的内容跟前天学到的关联起来,所以这种学习知识的吸收效率自然就会更高。
只要安排得当,我们就可以在这些零散的时间里,以整体目标为导向,学习到需要的,甚至是急需的知识。
原则二,每个碎片时间打通一个知识点;
在这短暂的碎片化时间里,我们很难学到和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
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这个知识体系分成若干份小的知识节点。然后利用碎片化时间,制定计划攻克这个知识点。
完了后,再跟上一次碎片化时间学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得学到的东西完成一个整体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更好消化知识,也高效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
原则三,构建对知识点的思考和应用方式;
在碎片化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很容易会被我们遗忘,因为时间短,我们投入的注意力也不多,有时候一些知识看完也就看完了。
所以当你学完一个知识,不管是看完一篇文章后所获得的知识点,还是听音频而了解到的某个信息,想要有效掌握它们,思考和应用这两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
培根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总之,合理且有效地去利用碎片化时间,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所谓的“碎片化知识”,积累成知识体系,从而获得提高自己在某个领域上的知识和能力。
构建一个心流的学习模式
想要让自己在碎片化时间真正学到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心流的模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心流”。
那什么是“心流”呢?
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教授米哈里·契克森哈米赖在其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所谓“心流”,就是人们全身心的投入某事的一种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心流状态是,他们就会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以致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这种由全神贯注所产生的心流体验,满足了一个有效学习过程的要求。沉浸其中的全神贯注保证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而投入和忘记外界也表明这个过程对于学习者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
可以说,心流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其注意力就很难被打断;
第二,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延长自己的心流状态;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一定要培养自己进入心流模式。
那如何进入心流呢?根据心理学目前研究,归纳出以下五个条件:
1,你要热爱你所做的事;
2,你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对你做的事有主控的能力;
3,要有挑战性,但不会太有挑战,难度大概微微超过你当下的能力( 10% );
4,要有阶段性的反馈和奖励;
5,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知道大致的步骤。
这五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你所做的事情,将更容易让你进入心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