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会误解别人?

01

今天来分享对于”需求“的思考。

平时我有个习惯,就是如果有人问我:你有空吗? 或者你有时间吗? 或者你能帮我一下吗?

我一般会反问一句:你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吗?

因为,我怕贸贸然答应了“有的、好的、可以!”,别人紧接着提的需求,我无法做到,那就会显得很尴尬。

还有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总是有用户会问我类似的一个问题:

“我有两个想法,你看看,哪个想法更容易实现?”

这时候,我一般会反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要帮用户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一上来就判断“哪个做法更好”,

而是要通过提问,找出别人真实的需求,然后再来判断怎么做。

而且,以我的经验,如果我能了解更多的“为什么”,我就能发现,原来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都不过是旧问题换了一身装扮,再次出现而已。

02

前段时间,我还有这样一个发现,就是很多人来找我诉说的“需求”,并不是要让我给什么建议,而只是要让我能认同他们所遭受到的情绪上的“痛苦”。

比如,前段时间我提到的那位出国定居的同事,他跟我说了一大堆在国外遇到的文化和饮食的问题,只是让我能感受到,“原来他在国外过得并不容易”。

他说完了,他就释然了,他也根本不在乎我能出什么所谓的”解决方案“。

有了这些感受和经验,理解了这个逻辑,我现在就会注意在沟通中的行为:

别人在表达,对方在诉苦,我就闭上嘴,先听,听懂别人在说什么!

不打断、不劝告、不解释、不评估,随时注意对方的情绪,并且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等别人说完后,再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对方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确保自己确实听懂了别人真实的需求。

03

除了以上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弄清楚自己做事的需求也同样重要。

因为有时候,为了“生存”,我需要在工作生活中扮演好某个角色。

也就是说,我今天这么说、这么做,或许完全是基于某种角色化的考量,久而久之,就会忽略掉自己的真实需求。

就好像有人要请教我减重的经验,我除了只简单回答”少吃多动”外,我更想提醒他们,在付诸行动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和身体状况。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健康需求,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以及想达成什么样的身体状况,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事倍功半。

而我恰恰认真地想过这事!我希望通过健身让自己成为一个“轻快“的人--“轻快”的标准是身体健康、体重适当、情绪平和。

正是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我才能保持我的“每天健身自律”。

而他们只是单纯地羡慕我精气神方面的改变,然后贸贸然地听从了我所谓的“好建议”,其过程一定非常痛苦,但凡多一点厌倦情绪,很有可能就坚持不下去。

04

最后,总结一下:

别人有诉求、有问题,最好先问清楚别人的真实的需求是什么,这样自己处理起来也就有了余地。

可以的话,继续再追问几个“为什么”,找出其背后的动机,然后再来判断应该怎么做。

另外,弄清楚自己做事的真实需求与动机也同样重要。

因为,一旦真实的需求模糊了,我们能解决的就只是一些表面的问题。

因为,一旦真实的动机变化了,我们就有可能失去或者违背自己的初心。

所以,遇上问题,保持冷静并理性,一步一步把需求理清楚、想周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人生才不至于太慌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