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节选
杨今甫与沈从文两先生请吃饭,客有两桌,酒是满坛;多么快活的日子啊!
今甫先生拳高量雅,喊起来大有威风。从文先生的拳也不弱,杀得我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那快乐的日子,我被写家们困在酒阵里!最勇敢的是叶公超先生,声高手快,连连挑战。朱光潜先生拳如其文,结结实实,一字不苟。朱自清先生不慌不忙,和蔼可爱。林徽音女士不动酒,可是很会讲话。
几位不吃酒的,谈古道今,亦不寂寞,有罗膺中先生、黎锦明先生、罗莘田先生、魏建功先生……其中,莘田是我自幼的同学,我俩曾对揪小辫打架,也一同逃学去听《施公案》。他的酒量不大,那天也陪了我几杯,多么快乐的日子!
节选理由
文中对喝酒场景的刻画深入我心。寥寥几笔,对每位作家吃酒时的特点描写传神。
文本分析
老舍以吃酒的场景,起承转合毫不突兀。比如,“杨今甫与沈从文两先生请吃饭”,接着就写到两先生吃酒时的形态。由此又带出其他吃酒写家的风格。紧着,又描述了那些不吃酒的。此为,按照行文逻辑顺序出陈。
此外,尤为可言的便是对吃酒人,三言两语即勾勒出人物性格及热闹的氛围。文中人物多用动语,即通过词语能够还原出场景中的人物动态。比如,“喊起来大有威风”,“身高手快,练练挑战”,“不慌不忙”,“很会讲话”。有时,也会先概括人物风格,再采用动态描写。比如,“拳高量雅”,“拳也不弱”,甚至又采用比喻的方式,“拳如其文,结结实实,一丝不苟”。
这段描写吃酒人的场景简直绝了,多用动语,增强场景活脱的气氛;或概括人物,辅以动语;再来妙用比喻,有趣有料。这其中又添加内心的感受,“那快乐的日子,我被写家们困在酒阵里”。想象,若该句放在段末,感受快乐的心境,则大为减少。再场景中,适时添加情感心语,可以更好的激发予景于情。
1.逻辑承接
2.概括人物特点
3.运用动语--增强场景动感
4.情思感受适时穿插--更增强此时主人翁的心理感受
文本模仿
平时里人少,凡是到中午,饭堂里就热闹了起来
这一会,摆盘的,打杂的,收银的在柜台围成的小天地里忙的热火朝天。台外则是排队点单饥肠辘辘的食客,瞧这位,早已抓好刀叉,站在台前,望着一排排倒悬着油光发亮的烧鸡,大有饿虎扑食的既视感。
餐桌这边食客们熙熙攘攘,叮叮咣咣。这位女士,甩下餐具,高谈阔论,忽地,右臂抬起单手指天,似与上帝相呼应。对面男士,望向手指,也正襟危坐起来,丝毫不敢怠慢。另一头,男士食的起劲,一口油鸡,一口凉茶,时不时抬头环顾几下,恰似机敏的猎鹰守卫着自己的领地。又瞧这位,悠然自得地摆弄起手机,胸前摆放着油光点点的餐具,显然已经酒足饭饱,享受这会难得的休息时间了
不出一个半时辰,饭堂由喧嚣趋于宁静。每日都如此,周而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