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困在家”的我,早起快速叠好被褥,几步来到门后洗手架的搪瓷脸盆里进行简单洗漱,身高不够就踩着板凳上,或努力把盆儿端到地上蹲着洗,周而复始总会习惯。撒尿、拉屎就转移到床边,角落里有个小红桶,随意解决掉,反正是自己的废弃物,管它臭不臭呢,我也不在乎!吃得多时,傍晚时分小红桶已经“满载”了。夏天一到,它就变成我抓鱼的利器了,一桶多用,快哉!
一通折腾,一切就绪,我会坐在小木桌前(20厘米高,长宽在80厘米左右)准备吃早餐。小方桌算是我的固定资产,它几乎伴随我整个童年,是我得力助手,也是我极重要的工具,更是我的“好朋友”!我经常把它摆放在床的正中央上,再把毛绒玩具们围坐摆放,利用它玩写字或开会游戏。
早餐一般是动物或夹心饼干,80、90年代非常流行一种牛奶味道的小动物形状饼干,现在有些超市依然存在,量大价廉,但孩子们已是无人问津。夹心饼干多半是香草味、黄油味或巧克力味道,还有一些夹心可可威化,整条儿的威化饼干我吃得很少,因为家条件,爸爸从副食店给我买来的是碎威化,是运输时压碎的边角料或残品,但我乐此不疲,从不挑剔,有总比没有强,我很知足!
我还喜欢干吃炒面,不敢碰暖壶开水,只能干吃!炒面里有大块碎冰糖加上面香与干果充分咀嚼,香甜可口。我能久矗不动,坐吃大半,为此大便干燥,常被妈妈教训。炒面做法简单,盛一碗儿白面,待菜锅热,加入少量油,最好是猪油,低温小火反复翻炒成金黄色,再将碾碎的瓜子、核桃、芝麻、花生一类干果儿碎粒一并下锅,再次翻炒,不一会,香味四溢,油炒面制作完成。炒面也叫油面茶,是老北京特色小吃之一。《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曰:“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果腹,香甜最好饱婴孩。”
而纯粹的白面熬完叫浆糊,妇女奶水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代替奶水奶婴儿,在困难年月,很多孩子都吃过,放点酱油还可以提味儿。因其特别粘稠,另外还也可以黏在报纸上糊房子或门窗,我家房顶都是报纸糊的,夜里经常听到老鼠在房梁上散步,这些陈糙烂谷的事现在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
一盏青灯下,晚风徐来季,与您追忆今昔时光!
分享生活点滴,汇聚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