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进入到中国创世故事《黑暗传》的学习。
三年级的孩子正在经历9岁之变,开始更加清醒,开始与世界分离,开始思考“我来自哪里”。孩子并不需要知道那些科学理论,而只是需要一个意向、一个图景,创世故事,正好符合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世界的好奇。
《黑暗传》是胡崇峻先生经过30年的收集,整理出来的中国民间创世神话史诗,于2002年出版,不仅内容比原来我们所熟知的故事更加丰富,还包括了盘古开天地之前更早的故事。故事主要的脉络:
天地之初只是一团气体,天地二气不能化生,一直弥漫在黑暗之中。经过了不知多少神人的努力,直到混沌十六世“江沽”的出现,才历经艰险造成水土……
从此地有了实体,有了海洋,出现了昆仑山吐血水,才诞生了盘古。盘古出世后,天地仍然被包在昏暗的气团内,他先借助一把神斧、一只神錾和一根神钎,又砍又凿又戳,清气不断地上浮,终于成了天;浊气不断地下沉,终于成了地。他立身其间,天地因此而得以逐渐稳住。接着,他又前往咸池,几经周折,才请动日月两君上了天庭,黑暗因此而永远结束,世界从此才有了光明。天上亮的除了日月,还有星星,星星就是日月的众子孙。此时,世界既有了水土,又有了阳光,万物得以滋生了,一些神灵和生物也开始慢慢地变成了人形,称之为“人类初造”。但是,人类世界的劫数依然未尽,随后又有三番洪水接踵而至。洪水多因恶龙争斗而起,洪水泛滥,淹没了山河,吞噬了万物,世界又恢复到了黑暗混沌状态。
龙捧着大葫芦在海上漂流,弘钧老祖打开葫芦,见里面有一对兄妹,劝他们成婚,才生下了各个创世的神,到这时才产生了有血有肉的人类世界。
9岁是孩子落地生根的阶段。一个中国的孩子要扎根在哪里呢?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扎根在中华文明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而中国的创世故事蕴含着孩子心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孩子未来要学的所有传统文化的基础都播种在了这些创世故事之中,告诉你所有一切是怎么来的,而这一切又是如何慢慢发展,人类如何与自然发生联系的。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传世故事中找到答案。
这周的故事讲到江沽。黑暗世界中元气流动,不知过了多少亿万年,才诞生出鱼形的江沽……
说江沽,有根古,
江沽出世水干枯,
寻得玄珠照玄冰,
玄冰化成黑洪水,
狂涛巨浪盖天顶,
天盖呼啦塌下来,
把地扣得紧沉沉。
孩子们对江沽为了造水,历经千辛万苦,后来吞下九颗“土之精”,忍受褪皮之苦变身金翅大鹏鸟的图景印象深刻,艺术课和主课本上有各式各样的精彩呈现。
书画课孩子们的作品:黑暗中元气流动
区别于城里几乎四季没有太大变化的园林绿化,山上的春天动态的、鲜活的。每天变个样的滇朴树,叶子逐渐繁茂起来,满树的桃花、梨花、李花、樱桃花、被大风刮得花瓣四处飞舞……
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入孩子眼里、心里,落在纸上。
厨艺课,这春的美好揉进了餐盘里。
在书院连日缺水的艰苦环境中,依旧制作出艺术品一般滴樱花青团!!
大风吹,会成为最深刻的春日记忆之一吧!某天中午,伴随着阵阵巨大的“呼呼~”声,一大片东西从屋顶上飘落下来,落在松树林里。大家跑出去着,原来是落在屋顶的松针,被岁月编织成了一张毯子,被大风刮起,又落到地上来。
女孩子们迅速把它抬到松树林平整的地方铺好,纷纷坐下,躺下,喊着“真舒服呀!”
书画课上,大风也刮进了画纸里
上周爬了核桃树,吃了核桃花。这周一,我们课堂上开始写作文。
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的链接,让命题作业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有孩子说,我现在每天都会去看看那棵大核桃树呢!
写回顾时听说昆明下雨啦,想像着回去后又是一番新样貌!
怀着崇敬接纳孩子
带着爱教育他们
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
——鲁道夫·施泰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