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得之前问过身边的小伙伴,最讨厌职场上怎样的人?
答案五花八门,但其中一个回答,当场引起无数人共鸣。
“最讨厌那种经常深夜发朋友圈说自己在加班的人,还要定位在公司,摆明就是发给领导看的吧。”
此话一出,大家纷纷附和:“上班时间摸没摸鱼谁自己心里没点数?”
在遍地吐槽“996”的今天,凹工作狂人设实在显得十分尴尬。
习惯加班,不是你在上班时间摸鱼,就是公司的制度出了问题,但你的老板不会承认公司制度有问题。
有调查发现,全国,中间收入群体(月入2000-5000元)工作时间最长,平均每天工作将近8小时,然而这还没算加班加到深夜的。
习惯性加班,会废掉一个人。
之前待业在家时,看到无数文章说:“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闲着。”
其实,用另一个极端的方式理解这句话也是一样的,当一个人被工作占用了全部时间,其实等于扼杀了这个人在现有工作之外的任何可能性。
举两个例子。
一位在工厂流水线工作的工人,他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需要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工作,而如果工厂的管理严格一些,他一天可以支配的时间可能只有吃饭和上厕所加起来半个小时不到。
但是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仍然有一天会被机器取代。
还有一个当历史老师的,他带两个班的时候,工作强度不算大,空闲的时间用来看书或者历史纪录片,增进自己的业务知识。
而在课堂上,他用自己丰富的课外知识,将课本的内容补充得趣味盎然,学生们都听得津津入味,历史成绩自然越来越好,这位老师的考核评分高了,他职称就评得更快,工资随之上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由此可以看出,加班不一定就是对工作的负责任,有些时候加班只是被动的,只要逮到机会,必定有人奋起反抗。
面对无理的加班要求,无牵无挂的年轻人可能爽快辞职,有家庭负担的中年人多半咬牙忍耐。
这时候不妨冷静思考一下,你的工作让你收获了什么?它在你的职业规划中属于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还是只是权宜之计?
想清楚这些,便可以考虑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如果只是一味地拼命工作,其实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02.
身边有好几个小伙伴,工作和生活几乎没有界限。
就前两天聚在一起吃饭时,其中一位吃着吃着便被甲方爸爸一条短信召唤,虽然人还坐在我们面前,可心已经在手机里那份不停修改的计划书上。
时代发展让通讯越来越方便,也让苦逼的打工人越来越苦逼。
我的大伯在一家建材公司跑业务,几十年来一直很努力工作,因为家里上有父母下有孩子,再苦再累他都充满干劲。
几十年来,他几乎没有过完整的假期,老婆提议放假带孩子去旅游,他却觉得这点时间可以多拜访几个客户。
偶尔出差的时候得了空闲,他才能有一点时间到当地景点走走,似乎对他而言,所有工作都是必须的甚至自愿的。
但是,为这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长期应酬客户,他的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三高、脂肪肝一样不缺;工作上的压力也让他暴躁、失眠,常年挂着黑眼圈,脸色看上去永远像别人欠了他几百万一样阴沉。
然而除了身体上的变化,更高昂的代价是和家人关系的疏离。
尽管他的收入让父母和妻儿都过上了不错的生活,但长期缺席家庭生活,让他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终于有一天,他和老婆说起这个问题,他老婆也忍不住控诉起来:
“你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一点界限感,打电话时还当着孩子的面训斥下属,把儿子吓哭过你还记得么……”
听完了这些话,大伯终于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夫妻之间的亲密感、父子之间的信赖感,在他如陀螺般日复一日的加班加点工作中,被消磨得厉害。
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
Work Hard Play Hard.
除了工作以外,我们还需要自己的人生。
无论你是公司高管、还是职场新人,说到底都只是普通人而已,下了班后也是谁的父亲、谁的儿子,是一个家庭的一份子,赚钱就是为了更好的经营家庭和人生。
该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该玩的时候尽情去玩,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空闲的是广告,不管是运动健身、读书品茶,还是抽时间去远方增长见闻,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增长阅历,在职场上也会有帮助,而无止境的加班,谁又说不是越混越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