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院子里洗衣服,妈妈在院子里捡菜,宝宝在院子里玩。
小家伙,这个未知的世界对于他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什么都想去动一动,摸一摸,他看到院子里墙边爸爸种的吊兰,他正想用手去采叶子的时候,我妈妈说:不许动啊,等下爷爷来骂!(这里说的爷爷是我的父亲。)
小家伙马上把手缩了回来,我妈妈又在唠叨没停,别动啊,等下爷爷骂。宝宝停手的时候,我妈妈瞟了我一眼,示意我觉得那样说话见效了,宝宝没有摘叶子了!
宝宝的反应是:一听完我妈说完,手在甩来甩去,有点紧张,慌张和不知所措,虽然是听了我妈的话,但是心里还是不情愿,跺脚,还用手去拍我妈妈,说她不该说他,他不想是因为怕爷爷骂而停手。
看他那个样子,我就说:宝宝,你要是摘了那棵叶子,树会很疼的!他的脸色马上变了,刚才紧张不知所措的表情马上松懈下来,怜惜地看着吊兰,说:树会疼!我又说:宝宝,去摸一下树!宝宝走近吊兰,轻轻摸了一下,我继续说:树,你好,我是小汤圆,很高兴认识你……小家伙重复我的话!这会儿,他刚才的紧张全部消失了,开开心心地又玩他自己的。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怎么样?而我们要告诉他们,在告诉他们的同时,不是用我们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方式,要帮助孩子既不产生害怕,也不产生陌生的感觉,更要引导孩子与身边的一切友好,和谐相处,引导孩子发自内心的愉悦接受并懂得如何去爱惜身边的一切!
用第一种方式让孩子停止做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也是我们都觉得很正常的方式,其实对孩子的心理来说,却是一个炸弹:他去摘那棵树叶的时候,他只是在用“用力摘”的方式表达他对那棵树的好奇,对于我们来说当然知道不能无缘无故去摘,那么在这样的时候,用“爷爷骂”这样的后果也是有,也是我们百用不厌的方式,而且屡试有效。以后孩子做事一件事的时候,会第一个反应:爷爷骂我!这个“爷爷”成了他心里以后做什么事都会害怕的对象,,而现实生活中,也不敢去接近爷爷。他去摘树叶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好奇,用了“摘”的方式,方式有些过,摘下来了虽然对于植物的影响不大,但是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制止!
第二种方式,让孩子懂得爱惜身边的事物,欣赏身边的事物,最后他也实现了想去探个究竟的愿望,以后他还是会用“爱”,用“友善”的方式去和身边的事物相处!
所以,以后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你的话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一个行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