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被延长,工作被迫叫停,很多人从忙碌的状态一下转为无聊,有点不太适应。
有人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漫长的假期,某种程度上就是他选择如何度过自己一生的缩影。
这句话虽然有点片面,不过也不无道理。
梁文道在《悦己》中说: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这样看来,你如何对待无聊的时光,对人生的改变却是巨大的。
最近网络上很多人都在晒自己的假期生活,我把这些人分成了四类。
01 懒人派
整个假期舍不得下床,恨不得一天24小时在床上度过。
有人说“假期里,我每天的微信运动不足100”
有人说“一句话的事儿,我却不愿意离开床走几步路,然后打电话给老公,花了两秒钟解决”
还有人在朋友圈直接爆出自己5天没洗的头发“油炸丸子头“
或许不洗头这件事儿很多人能接受,但是黑眼圈就不一定能接受了,连续熬夜,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熊猫眼,肤色也跟着暗沉起来。
这些人每天的生活轨迹是这样的:“起床—吃饭—玩手机—吃饭—玩手机“,养膘成了假期里毫不费力的事情。
富兰克林说,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懒人的生活往往找不到充实的感觉。
02 无聊派
网上看到一个给橘子接生的视频,一个橘子一个个剥下来,在数一数一共几个孩子。
家里的桌子一天擦上五六七八遍,实在没事干的,地板也要拖上十来次。
假装去旅游,从卧室走到客厅,再到阳台;想去海滩的可以借鉴一下,在阳台撑开一把伞放到地上,然后人躺到伞下面就完成了。
我身边还有一天到晚打游戏的朋友,据他们说,不打游戏实在是没事干啊!
听起来是不是很无聊?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无聊派每天都要尖叫一遍:好想出去蹦跶啊!
实在太难了,家里的大扫除都搞过好几遍了。
怪不得有人说: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工作。
那种闲下来,没事儿干的感觉太难受了。
03 学艺派
趁着假期学习自己喜欢的手艺。
有个网友说,我姐是学化学的,她带着我做了杀菌洗手液,还要做润唇膏、口红什么的,我们每天还会做咖啡,自制热可可等。
看到很多短视频里网友们在秀自己的厨艺,假期里自己的厨艺都赶上快餐店的味道了,成就感满满的。
很多从来不做饭的人,可以趁着假期去精进自己的厨艺。
不光厨艺,有人喜欢画画,利用假期在网上找资料去学习;有人喜欢写作,正好假期里独处的时间长,可以练练手。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说:
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简而言之,就是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光里,还能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那么这个人绝不会落入庸俗的圈套。
人这一辈子,自己陪自己的时间最长,如果能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乐趣,那么他的生活就很了不起。
04 清流派
这个词源于网友对方舱医院一位留美博士后的称呼,该男子因回国探望父母,中招感染新型肺炎在武汉方舱医院治疗。在众多玩手机、睡觉的病人中,这位“清流哥“却安静的在病床上看书。
也有很多网友,因为假期延迟在家制定了读书计划,让自己的假期充实起来。
我身边也有朋友,每天在家做瑜伽,看自己喜欢的书和电影,严格按照自己平时的作息生活。
假期虽然延长了,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自律的人在工作暂停之后,他们仍会随时随地的改变自己的计划,并作出完美的调整。
毕竟工作暂停,生活还要继续。
生活的好坏,并不是由钱财多少、资产多少来决定的,而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的。
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个老妇人,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卖布,一个卖雨伞。
雨天的时候她担心卖布的儿子生意不好;晴天的时候她担心卖雨伞的儿子生意不好。
于是她整天闷闷不乐的,有一天一个人对她说;雨天你就想卖伞的儿子生意好,晴天你就想卖布的儿子生意好,于是老太太就天天快乐了起来。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完全来自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所以细节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说,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对于我们普通人,能在百忙中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能在无聊的假期掌握后自己的节奏,时时刻刻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就是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生活中的优良习惯。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对待假期的态度,就能看出一个人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很贴切: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
正如非典时,很多人不能出门,阿里旗下的淘宝火了,现在国内肺炎流行,阿里旗下的钉钉又火了一把。
所以我相信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的成功绝对离不开自己平时的磨练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