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头条首发https://m.toutiao.com/is/iJ8tHXnD/ 真正的强者,忍住心痒 - 今日头条
王尔德的一个朋友名叫汉斯,汉斯开了一家鞋店,但是生意不景气。
与此同时,隔壁的鞋店却生意兴隆。
汉斯内心感到非常不满,有一天他向王尔德诉说:“我发誓,总有一天我要让隔壁的鞋店关门。”
王尔德听后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是提议两人先去泡个澡。
在澡堂里,汉斯惊讶地发现王尔德背上布满了指甲大小的疤痕。
王尔德笑着说:“以前我身上长了许多疮,痒得让人难以忍受,因此我常常无法抑制地去抓,导致留下了这些疤痕。”
然后,他话锋一转:“你知道吗?
痒并不仅仅存在于外表,有时候也会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内心深处。”
他接着补充道,如果一个人总是心怀嫉妒,或者沉迷于贪婪之中,总是无法满足,最终会把自己弄得七零八落。
王尔德的话唤醒了汉斯的思考,之后他不再关注隔壁店,用心经营自己的店铺,生意也慢慢变好起来。
人生中的困扰与烦恼之所以不断增加,往往源于个体难以克制内心的嫉妒、欲望等情感。
只有了解如何自我约束,阻止内心的痒痒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从容地过好日子。
要抑制以下四种心痒,停止对自己的折磨,才能获得生活的善待。
01嫉妒之痒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说:“请勿让嫉妒之蛇毒害你的内心,它将侵蚀你的思维,摧毁你的灵魂。”
嫉妒如一把利刃,早在刺向他人之前,已深深插入自身心底。
在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名为白泰官的先生,为当时八大武术家之一。
白泰官结婚后离家出走,一直漂泊江湖。
多年的奋斗之后,他终于成就了名声,决定返回故乡。
在归乡的途中,他遇到一个小孩正在对一块石头练习功夫。
小孩每个动作的力度和准确性都非常出色。
白泰官看到后心想:“这个孩子年纪轻轻就如此出色,将来一定能超越我。”
他越想越愤恨,在嫉妒的推动下,最终他出手将孩子打死。
没想到的是,孩子在临终前对着他说:“我爸爸白泰官一定会来找你算账的。”
白泰官一听,瞬间被震撼得五雷轰顶,眼前的小孩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当他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正如艾青所说:“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
你越是眼红和嫉恨他人,这颗肿瘤就越是蔓延,直至破坏你的身心。
在生活中,当我们目睹他人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出色的工作表现以及迷人的外貌身材时,我们可能会感到羡慕不已。
然而,一旦我们任由嫉妒心理肆意驱使,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来伤害他人,而这样做也会让自己付出代价。
周国平曾指出,嫉妒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不因嫉妒失态甚至报复才是修养的体现。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抑制嫉妒情感,但我们可以通过修养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因此,我们不应试图掩盖他人的光辉,真正需要做的是全力以赴展现自己的光彩。
如果能够抑制住嫉妒之心,专注于修炼自己,那么我们就能迈向成为优秀的人的起点。
02炫耀之痒
作家郑渊洁曾参加一次会议,与会者均为各地的写作同行。
期间,一位作家询问他是否阅读过俄国作家所写的《金蔷薇》。
郑渊洁坦言未有阅读,而这位作家则感到惊讶,并问:“既然连这本书都没读过,你是如何进行创作的呢?”
言辞之间,他自诩已阅读了大量书籍。
会议正式开始后,郑渊洁在发言时提到:“最近我正在研究苏联作家斯夫琴科的作品,大家有没有读过呢?”
在座大部分人摇头示意未曾阅读,然而之前那位作家却站起来高声回答:“我读过!”
郑渊洁微笑着说道:“这个作家的名字,其实是我编造的。”
那位作家听后,感到羞愧,低下了头。
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像他这样的人,无论在任何场合下,他们总是忍不住炫耀自己,不顾实际地卖弄,最终只会招来嘲笑。
就像德国作家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的,只追求短暂的虚荣,而真正的价值才能够流传给后世。
真正高尚的人从不吹嘘自己的成就,却总是从内心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南开大学教授胡金牛,曾因自嘲式简历在网上走红。
许多专家学者常常夸夸其谈地吹嘘自己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胡教授的简历则显得非常谦虚。
胡教授在日本大阪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
然而,在介绍求学经历时,他却谦逊地表示”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
尽管他的研究方向是非常前沿的原子核物理,但他却以幽默的口吻调侃自己的研究领域"实验比较少,可以随便忽悠"。
可以从他的言辞中看出,他对自己的身份和成就并不过分看重。
人越肤浅,就越倾向于在各个方面大肆炫耀;而知识越渊博的人,越会感到自己的无知,因此更加谦逊。
如俗话所说,包子的馅不是在褶上,而是在内部,有货物不是在嘴上展示。
真正的成熟不在于张扬自己,而在于忍受炫耀的冲动,常常谦卑并且多低头。
能够做到得而不显,贵而不炫,才是一个人在处世上应该有的态度。
03欲望之痒
柳宗元曾写过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描述了南海的一头巨大的鲸鱼,它在海中掀起了巨浪,追逐着丰盛的鱼群。
这头鲸鱼一张口,就能吞下几十条相当于船大小的鱼。
它一直跟随着鱼群北上,逐渐接近了浅滩。然而,当海水开始退潮时,这头鲸鱼却还在贪婪地吞食,希望能吞下更多的鱼。
最终,海水退去了,它被搁浅在海滩上,无法再返回水中。
许多人也像这头鲸鱼一样,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得到了一样,却又想要更多,最终陷入了欲望的深渊。
薛瑄听了这番话后,笑容盈盈地说道:“尽管我住的地方简陋,但我生活得心安理得,毫不忧虑。
而那些贪婪之徒,虽然住在比我更大更豪华的房子里,装修得一片奢华,却每天为了升官发愁,为了积累财富发愁,他们并不能真正享受到内心的安宁。
你说,到底哪种生活更幸福呢?
就像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小鸟巢于深林,只需一枝;田鼠饮河水,只需满腹。’
生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只需满足基本需求即可。
若贪欲无止境,只会带来反效果。要学会减少对物质的追求,抑制贪婪的欲望。
简化生活,避免过度渴求,才能获得满足和内心的宁静。
04攀比之痒
在英国喜剧《保住面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巴凯特是一位居住在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家庭主妇。
她平时喜欢窥探邻居们的生活,并对邻居们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孩子的学业表现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每当她发现邻居们有所进步时,她会与自己进行比较,并感到自己的无足轻重,引发极度痛苦。
有社会心理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巴凯特现象”,指出这样的人倾向于将自己与他人相比较,从而导致幸福感的缺失。
爱因斯坦曾经提到,生存的压力和攀比的心态是导致人们烦恼的根源。
我们总是忙于观望别人的成功,而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只有摒弃比较的尺度,才能减少无谓的烦恼,更好地做自己。
在日本奈良的一家医院,有一位工作了70多年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
她一直以来都以淡然从容、轻松欢快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
当被问及幸福的秘诀时,她只笑着说了三个字:”不比较"。
恒子自从开始从事这个行业以来,她从未与他人攀比。
即便有些医生比她年轻,升到更高的职位,她也毫不在意;当有同事因为大力提拔而待遇超过她时,她也从不感到不满。
她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而她也有自己独特的轨迹。
在她看来,与他人相比较实在是毫无意义。
她将人生比喻为长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但最终我们都会到达终点。
她主张不要盲目跟随他人的脚步,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她敦促大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让他人定义自己的生活。
她认为,忍住攀比的想法,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才是最明智的生活方式。
05
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人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控制内心的冲动。”
成人的世界里,最要紧的就是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战胜那些不应该有的想法。
要学会忍住心痒,摆脱嫉妒,掌控欲望,不要过分炫耀。
放下与他人的比较,在自己的步调中,平静地过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