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错觉,即是感觉上的偏差,也就是感觉与事实的误差。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着各种各样的错觉,错觉常常带我们去到与目标不一致的地方,我们常常因为错觉而走了不少弯路。
然而,不是所有的错觉都有机会得以矫正,这来源于我们大脑里的某些运作程序没有得以修改,从而让我们一错再错。
比如,在家庭教育上,有可能我们父母因为某些问题走进了课堂,听了一些专业的理论,明白了一些方向。得到了一些方法,在那个当下,我们很清晰我们错在了哪里,似乎也有了一些方法去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然而当真正遇到问题时,我们还是会重走老路,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知道不等于做到,知道到做到,这需要将所学知识内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用出来。这个道理,我想作为学习者都是明白的,可是为什么不按照内化的要求去做呢?比如不断重复所学,虚心请教别人,深入系统学习。这一切源于错觉,什么错觉呢?
这个错觉就是,我们在那个当下明白了,清晰了,我们信心满满,能量充足,我们就以为我们拥有了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殊不知,我们那时的明白不是真正的明白,或者说我们那个明白仅仅是大脑有了一些觉知,而且是在老师帮助下达到的一个高度,而那一刻达到的高度和轻松接纳的状态,一旦离开那个场域回到鸡飞狗跳的现实中,我们又会怒气冲冲,原形毕露。所学,完全用不到。
即使有人事后反思后悔,认识到自己能力不够还是不愿意改变。因为,我们的反思和后悔也仅仅是在事后很短的时间,促使我们改变的动力是微乎其微的。一旦事情过去,我们情绪回归平静,我们又不觉得是个事儿,所以改变还是不会发生。
这一切都是源于错觉,这个错觉就是我们觉得暴风雨过去了就过去了,暴风雨来临时所造成的后果也会一并过去。事实上,这不过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这不过是父母为逃避改变的痛苦和责任,为自己所找的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在方向不对的情形下,感性碾压了理性,错觉就产生了。
作为走在学习路上的人,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已经走在学习的路上有一段时间的人,都要认真审视是不是有一些错觉阻碍了我们的成长。只有找出那些阻碍我们进步的卡点和障碍,我们才能让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产生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效果,让努力更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