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运兵:50岁二孩父亲的幸福力成长记

导语

50岁的物流创业者汪运兵,从四川农村走南闯北至广州打拼,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为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他与妻子一同走进王薇华博士的“幸福力教育”课堂。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在学习中修复亲子关系、重塑家庭文化的真实记录,更是一场关于“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的幸福实践。

一、个人介绍:从农村走出的求知父亲

我叫汪运兵,男,50岁,是一名物流行业的私营业主,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心理指导)(以下简称“家庭教育指导”)初级46期、中级16期、高级5期学员。我来自四川宜宾珙县的普通农村家庭,18岁便独自外出打工,2003年初来到广州闯荡至今。一路坎坷,我深刻体会到知识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因此特别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年幼时,我因自身知识有限,未能在关键阶段给予足够的关爱与引导,内心一直渴望学习一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技能。机缘巧合下,我接触并学习了家庭教育这一课程。

二、结缘幸福力:从苏州到北京的学习之旅

2025年4月11日,我和太太在苏州参加亲子教育沟通课时,有幸聆听了王薇华博士的幸福力教育课程。当时便感到特别亲切,觉得非常契合我们家庭的需求,课后立即报名了初级课程。学完后意犹未尽,我们又连续报了中级和高级课程。原计划参加2025年8月1日的北京线下课,因时间冲突未能成行,深感遗憾。看到学长们分享学习心得时,内心既喜悦又亲切,同时也反思自身学习动力的不足,心怀惭愧。

课程中,王薇华博士提出的“幸福力”理念让我深受启发:幸福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而幸福力教育正是帮助我们掌握这种能力的方法。课程内容贴近家庭场景,通俗易懂,不过多强调深奥理论。初级41节课中,王薇华博士从20个话题和关键词讲解了幸福心理学的核心与运用;贾新超博士阐述了发展心理学基础;刘立新老师讲解了焦点解决与积极对话;陈虹博士解析了积极语言的心理导向与解决方案;石卉博士探讨了家庭传承与沟通密码;张海音副教授分享了家庭教育咨询实务;岳晓东教授讲解了父母心理学与人生剧本书写;田宏杰教授分析了情绪化教育的机制与儿童情商培养。

中级70节课在初级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岳晓东教授讲解了适度养育、优质陪伴、真诚理解等内容;祝卓宏博士介绍了正念养育;张久祥博士从夫妻关系、青春期心理等角度深入解析家庭教育;高秋风博士探讨了青少年手机成瘾的预防;汪瞻博士讲解了抑郁症的家庭表现与应对。高级课程共48节,线上24节侧重人生方向与从业基础,线下24节为学习成果展示与深化。

“家庭幸福力教育”汇聚了国内积极心理学顶尖教学团队,课程设置精准有序,从多角度全面阐述家庭教育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与优化,帮助我们跳出个人家庭的小圈子,站在更广阔的社会视角分析问题,从而更精准地找到问题根源与解决方法。

三、学习感悟:从无力到赋能的教育实践

学习之前,我对家庭教育问题常感无力,虽尝试阅读书籍、参加社团、请老师指导等方式,但效果有限,缺乏系统性。自从学习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后,我逐渐形成清晰思路,并将所学方法运用于生活,受益匪浅。

王薇华博士的幸福力教育理论,更新了我对幸福的认知。过去我认为幸福就是有舒适的住房、安逸的生活、儿女双全。学习后我认识到,幸福是“知足常乐(珍惜当下)、自得其乐(独处超然)、助人为乐(自利利他)”三者的结合。幸福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通过努力创造和拥有的能力。这一理念增强了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指明了实现路径。

田宏杰教授关于儿童情绪管理与情商培养的内容,让我学会在孩子作业未完成、需求未满足或畏难闹情绪时,不再简单呵斥或讲道理,而是先进行安抚,避免情绪对立,运用暂时离开、拥抱共情、倾听接纳等方法,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并有效解决。通过这些方法,我与儿子的关系得到修复,他从过去不接纳我,转变为喜欢与我相处。

石卉博士讲述的家庭传承与沟通密码,让我对家庭文化建设有了新构想。过去我对家庭文化的理解比较抽象,甚至带有“独裁”色彩。学习后,我开始重视家庭文化的建设,家里改造了书房,全家进入学习状态。我们的变化也影响了孩子,他们从过去不爱看书,到现在能主动学习,有了明显进步。

张久祥副教授关于夫妻关系与青春期心理的讲解,为我处理家庭关系提供了积极指导。过去夫妻关系更像友情,缺乏爱的内涵。学习后,我学会更多包容,注重亲密关系的维系。与青春期女儿的相处中也多了理解,周末带她做皮肤护理,倾听她分享学校趣事,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陈虹博士的积极语言课程在生活中发挥了正向作用。过去孩子未达预期时,我常会唠叨、挖苦,导致孩子反感。现在更多使用爱的语言,认真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我太太也有很大改变,与孩子的语言冲突减少,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四、总结感恩:幸福是一场共同的修行

家庭教育本身是复杂的系统问题,每个家庭都可能面临挑战。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将这些问题系统呈现,结合生活场景给予案例指导和解决方案。

过去一年我尝试多种方法关注孩子问题,却始终缺乏系统方案,内心焦虑。感恩此时遇见王薇华老师,她提倡的幸福力教育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学习方向,让我在养育子女的路上少走弯路。

薇华老师指出,幸福是三乐的结合。我深有感触:回顾过往,多少次焦虑源于对未来的过度追求,却忽略了当下所有;独处时因无真实热爱而虚度光阴。想起高中时曾冒雨帮农户收粮后默默离开,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正是利他带来的幸福。想到薇华老师深夜逐一回复学员信息、废寝忘食地付出,我反思自己有何理由不努力。

幸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若只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缺乏与家庭、社会的互动分享,便难以感受真正的幸福。国民幸福感源于千万家庭的共同构建。家庭幸福力教育正是在此基础上,指导我们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幸福,意义深远。愿更多家庭投身学习,收获真幸福,共同提升全民幸福指数。有此机缘接触家庭幸福力教育,我内心充满喜悦与感恩。

自我介绍:

汪运兵: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心理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初46中16高5期学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