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当下的投入度不够高。新的人生画面不断出现,我却有点飘忽。就用这封情书进行梳理。
1 第二期导师班的收获
第二期导师班结束,我带回了一个记录着丰富干货的笔记本,我带回了一个储存着满满新套路的大脑,我带回了一个经验过喜悦的自己。我收获了学问落地三步曲:觉察、转化、行动。
刚开始,这三步曲是少一步都不行。比如,面对自己从未做过的、难度极大的工作。我会逃避、抱怨、拖延。当这些导致工作陷入僵局的时候,我猛然会有份觉察:一切是因为我逃避责任。这时有自责、悔恨的情绪升起。再觉察:我还是在逃避,我和当下的画面脱节了。于是,转化:没有好坏对错,这个经历正好让我觉察,这正是修炼自己的机会。于是,行动:去承担责任,该做什么就尽力去做,产生了什么后果就去承担什么后果。尽全力去做了,全身心去承担了,发现后果远没有我头脑编织得那么严重,我也有能力去承担。
当类似的人生试卷再次出现,我之前的“后知后觉”,渐渐就推进到“正知正觉”。当我在逃避、抱怨、拖延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情绪就有了觉察,于是我能拦截行为、情绪,止损、追补。生活可能是最仁慈、最有耐心的考官,TA不见我考到一个好成绩,是不会放弃的。于是我会再次面对同样的考卷。再笨的学生,面对自己做对过的题,终于做到“先知先觉”。在逃避、抱怨、拖延的念头产生前,一个新的念头冒出来:当下这个不合我意的状况,正是我的资源。
当新的念头升起,觉察和转化基本同步,行动自然跟上。这三步曲是一步都不会少。
这三步曲不断在我的生活中奏响,笔记本、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一次次落地,成立了事实,显化了成果。我的工作越来越顺,我和爸妈的关系越来越好,我对自己越来越满意。
2 作为第三期导师班的学员
我最初报名复训,只有三个原因:一是复训是免费的;二是带老妈见应童、危娜老师和同学们;三是体验危娜老师的线下课。
三生万物。有三位导师带领的第三期,注定不凡!三位导师呈现了“感性、理性、真实”的三种面向。
一是应童老师的感性。应童老师曾说自己是术后的鸡汤。我们在她身上得到温暖、滋养,进而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激情,充满爱意。应童老师把自己近乎透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如此充满信任感,看到我们自己有无数的可能性。在应童老师身边,我们常常放下了头脑,更多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依此行事。
二是滕教的理性。滕教在第三期中非常重要。因为他是课堂中唯一的男性,注入阳性能量。滕教讲得比较多的是套路。这些套路,让我们的满腔激情能有途径、有步骤地去落地。以前我很反感套路,总觉得很死板、刻意。现在,我知道套路是无所谓好坏对错的,最重要的是初心。诚意满满的套路可以让我更好地和更广阔的世界连接。学习套路,让我可以更清晰。
三是危娜老师的真实。很多同学的表达中都提到,只要危娜老师在场,自己就会莫名地发怵。从第二期到第三期,从线上到线下,我对此深有同感。第二期时,危娜老师只有一次分享。但,我迟到了近10分钟!她让我对时间的真实有所了解。这期的团辅,危娜老师带领我们看见生命的真实。当我越来越能面对、表达真实的自己,我发现自己渐渐可以直视危娜老师的眼睛,在她面前表达也不怵了。
体验这三种面向,让我能更多元地看待这个世界,更灵活地向世界展现自己。
3 作为见习助教
见习助教这个身份,是生活送给我的多重大礼包。
第一重:和危娜老师、其他四位复训学员建立更深层的连接。每次课前的定向,危娜老师化身镜子,让我看到真实的自己。我的服务性很强,因此要加强不被带走的能力。我针对当下进行微调,却不迷失自己的方向。
第二重:有机会体验付出。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应童老师的长期慈善行为。慈善不是高高在上的,是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曾经我遗憾没有机会去参与应童老师的慈善活动。如今,全身心的体验见习助教,正是我践行的机会。
第三重: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当下的画面。从学员到见习助教,对我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多地看到他人。第二期时,我无意识地总是抢着说话,表达欲望无比强烈。这一期,我更期待同学们的表达。我看到整个团队的精气神是如此振奋人心。每个学员都不断给予他人爱的三要素“欣赏、要求、支持”。每个学员自身都在不断经历喜悦的三要素“成长、突破、转化”。每个学员都践行了自由的三要素“责任、感恩、付出”。
爱、喜悦、自由!这就是整个第三期导师班团队每一天的状态!
结束导师班,我会把这段无比丰富多彩的生命体验带入自己的生活,以爱、喜悦、自由的状态去创造更灿烂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