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体离不开“团结”,因为团结是魂、是力量、是希望。
我的班级是从三年级直升而上五年级,从未分过班、未换过班主任的原生班级,想想这样的情况,这个班级一定非常地“团结”,带着这份自信,我走近了我的新班级——五四班。
我的到来,孩子们异常兴奋,也许是因为新鲜的面孔,也许是因为熟悉的声音,也许是因为鼓励的眼神……我把思绪拉到四年级为他们上展示课的时候,孩子们勇敢大胆、自信阳光,美好地回忆让我对孩子们充满了期待。
经历九月的接触,我从看面孔、看字迹、看神情、看问答、看待人……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观察、侧问、鼓励、谈话,摸排了班级的情绪“炸弹”、态度“冰库”、自控“失灵器”,仿佛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各自的问题,我不免着急起来,短短的课余时间怎么能处理过来这些特例呢?
一次不经意地补习
小涛这孩子思维算是敏捷,不过总是因为书写无法被识别让老师们苦不堪言,长此以往,他的思路无法被表达、他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这一天,我刻意留他在办公室询问,问他是否能听懂数学课,是否有疑问,小涛无正面回答,我却想趁机看看他真正基础在哪儿,为他准备了计算题目,小涛接过题目试着完成,时间过去近十分钟,小涛的题目完成了一个小题,我问他“小涛,怎么回事?”他扭扭捏捏不愿回答,挣扎中他说“我妈都不管我,你管我干嘛?”恍惚中,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确认,他依然语句熟练、寒气逼人。
“对呀,我这是为什么呢?”我凝视着小涛,说出了这句不知所措地问句。小涛一脸不屑,话语嬉笑而出,我认真地自我反思着,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那一刻我下意识地把小涛支走,自我疗愈着。
一堂不正式的“班会课”
小涛的事情让我难心许久,正巧课上,小涛周围的孩子们行为怪异、窃窃私语,仿佛还在讨论着小涛和我的“纠葛”,眼圈红红的我放下书本,让孩子们把桌面腾空,我们这节谈一谈“为什么来上学吧”
我和孩子们分享了我的学习、工作经历后,让孩子们思考他们“为什么上学”的问题,从默默无语到三三两两交流,又到孩子们明白我之用途后地纷纷上台发言,我在教室后边听边止不住感动流泪,小羽的发言最为真切“我一直觉得我学习就是为了父母,可是现在我又觉得我是为了我自己,父母会老去,我也会有自己的生活,不努力学习以后一定会痛恨现在的自己。”小羽的发言给孩子们带去了新的思考,小涛也低下头。
而后的“找自己”(找问题和不足)环节,孩子们真实严肃地思考着,他们提出对自己、对小组、对班级的看法,就这样大家“赤裸裸”地揭露着、建议着,最终大家形成共识,这个集体需要“团结”。
一次无计划的活动课
十月份的一天,体育老师由于临时公事无法上课,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我走进班级环顾着孩子们苦巴巴的眼神,不由心生冲动,当即让孩子们在走廊列队,随后我和班主任范老师一同带着他们来到操场,一节“团结”感悟活动课开始了。
第一项:“人人出力”凑零钱:女孩2元、男孩3元(我刻意安排女孩偶数、男孩奇数),在游戏中男孩和女孩需要合作凑钱数,方可过关。活动中男孩女孩们退去了往日里的敌对和羞涩,大喊着“快来、快来,我们需要你!”嬉笑中,化解了孩子们内心的交流顾虑。
第二项:“并肩齐行”绑腿走:在范老师分好的学习小组基础上,各组开始练习,往日学习不主动的孩子摇身一变成了全队的小指挥,口喊“一二、一二”为小组定好了起步基调,苦练过后,各组竞赛,无论输赢孩子们都洋溢着进步过后的喜悦。
第三项:“齐心协力”推火车:全班孩子接力推火车,最先接入队伍的孩子们保持着足够耐心和毅力帮助没有接入队伍的孩子,最终组成“五四中队”号火车,孩子们互相提醒着:“准备好,一个都不能少。”大家齐心协力在最短时间完成任务。
短短40分钟的活动课真实且精彩,孩子们不再抱怨队员的不足,不再讨论他人的过错,而是竭尽所能鼓励队员、齐心协力帮助队友,最终达成目标,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团结!
学期接近尾声,我和孩子每每谈到“团结”,总能不由得惊喜欣慰,我要感谢“团结”,她让我和孩子们在挫败中成长,在问题中自愈,再回首,我恍然大悟,原来“团结”不仅仅形容词,更是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动词!
“团结”也是接受、是宽容、是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