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19地理本 潘茂 2019407021
茶在中国是历史很悠久的饮品,现如今对茶的来源也仍是众说纷纭,著名的有西周说、秦汉说和六朝说,但我认为最靠谱的应该是神农说。传说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中国人饮茶有可靠记载的是在汉朝,当时主要局限于蜀地,汉以后,饮茶的风气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许多社会精英都以饮茶为荣,以大吃大喝为耻。
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到21世纪的今天,茶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当今社会上也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有很多喜茶、爱茶、好茶的人存在,为茶文化的传承也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第一次喝茶是在初中时期,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时喝的,朋友她父亲喜好喝茶,会常在家中备上茶叶,兴趣上来了就会泡上一壶,朋友也因此学会了喝茶。那天在她家,她兴趣来了就说给我泡茶喝,我想着还没喝过茶呢,就应了。她烧上水,拿出茶叶,没有包装,我没看出来是什么茶,朋友说她也不知道,那是她爷爷(对中药颇有了解)闲来无事自己炒的,觉得挺好喝的。农村人家泡茶没那么讲究,茶一放,热水倒上就完事儿了,朋友给我倒了一杯,茶叶散开,浮在水面上,绿油油的,看起来应该很好喝,我尝了一口,皱着个脸跟朋友抱怨,好苦!朋友说茶就是这样的,入口先苦后甘,刚喝的时候她也不习惯,久了就觉得甚是好喝。她还跟我说,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喝茶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浮沉时才能涤荡出茶的清香;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的风姿;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能成就茶的艺术。茶若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放得下。我记得她那时甚是喜欢一句话,还做过个性签名呢,叫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茶一心境!
第二次是高中时期,有一个周六,班主任邀我们去他的公寓参观。我记得那是冬天,那天有点冷,傍晚的时候风也大,我们站在公寓的阳台上观赏老师种的兰花,一阳台都种满了兰花,感觉都快要长出去了。可能品种不大一样,有的开花了,有的没开,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煞是好看。这是班主任端出一杯热腾腾的茶递给我,道了谢后我把它捧在手里暖手,一边听老师说这是他学生送他的,西湖龙井,顺手指了指桌上的没泡完的茶叶。老师说喝茶要心静,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人生就像一杯茶,苦…也只会是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因为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在的位置(忘记说了,班主任是物理老师)。我悄悄抿了口茶,有点苦。还说也许你们现在觉得学习很辛苦,高考很可怕,但这只是暂时的,熬过高中三年我们就迈进了一大步。突然想起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我又喝了一口,滋味甘甜、口齿留香。老师说,他最喜欢的就是一杯茶、一本书、一张椅子坐一下午,虽然偶感孤独,却也唯有那时候,世事才会波澜不惊。我又喝了口茶,细细品味,竟觉得口感香醇、齿颊留香、沁人肺腑。
一书一茶一心境,清似莲花不染尘,身在凡世非浪子,逍遥无碍赛天人。
茶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心境,就像老师所说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许,你正狂热追求的,并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迁就了别人或社会;也许,你正为之苦恼,肝肠寸断的,未必是你真正想爱或该爱的,只是一时的不甘心。坐下来,静赏花开水流,心静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缘的自在。
我们单枪匹马闯入这世间,只为活出属于自己的所有可能,愿你这一生既有随处可栖的江湖,也有追风逐梦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