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有写了,确实也没有新鲜的事物。
最近一直在复盘曾作出的一些行为,面临的每一次选择、以及当时是如何思考的。
这些行为是否能追溯,是否能发现一些内在的行为逻辑。
一、关于基金的买卖选择
中概股在前面一段时间终于清仓了。嗯,以为是及时止损了,哪知道卖在最低位。卖了的第二天就涨起来了,慢慢在回升。
为何当时会卖掉,当时是看着它一路跌,跌到小心肝都开始肉疼了,想着行业都在紧缩,中概股一时也起不来,一狠心,然后就出手了。
这个思维好像格局小了点。但当时,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了。因为可能跌出了心理能承受的范围。
二、关于生活中的选择
其实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笃定的人。这种笃定更多的是面对外部的时候,心理有把称。
但面对自身事物的时候,却很纠结。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买东西。买用的东西很干脆,但买穿在身上的衣服很纠结。
为什么呢?可能用的东西,只关注功能与价格即可。可穿的衣服,得讲究功能与价格、还有喜好、材质、颜色、可搭配度。考虑因素多了,会增加了选择的困难度。因此会变得纠结。
大概是想作出最优解吧。也大概是怕作出错误的选择而后悔吧。
也许更深层次的原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通常关键事件都会有长时间的纠结,纠结到想要赶紧结束,因为会产生巨大的内耗。
有些事件是在情绪比较高涨的时候,作出的选择。
科学理论是这样解释的,因为负责感性部分的神经离大脑更近,而负责理性神经稍微在后面一点的位置。
因此,很多快反应都是感性作出的。理性通常慢半拍。
最近看到刘润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如何作出好的选择。
大概意思,就是好的选择,要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空间与选择权;而不是作出选择后,自己的选择与空间反而变得更小了。不值当。
三思而后行,是给自己的建议。
三、关于情感中的选择
以前的男朋友,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家庭是有些不好的情况。这个不好并不是经济条件,而是家人的行为产生的不好影响。
当时谈的时候有点小介意。但由于我们都在在外面工作,并不需要接触他的家庭关系,因此也并没有当回事。只是偶尔他跟家里人打电话时会因为家庭关系产生一些情绪,也能看到家庭原因对他产生的作用。
因此,当他提出想要结婚时,我的内心是极度恐惧与排斥的。这中间有他的某些不恰当的方式,也有他家庭因素。
当时一度在想,最开始介意的家庭因素,并不会因为时间而冲淡,最后还是因为当初的原因而过不去。
所以,这是否也说明了,我当初并不尊重自己的内心。
那么现在的情感,担心还是会这样。
归纳起来,还是担心会选错,以及怕失去,同时不会及时止损。
尊重初心,明确需求,向内看,是给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