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内卷激烈的时代,孩子们渐渐两极分化:躺平或卷起来,但是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最终殊途同归,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抑郁症问题频发。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面对这种现象,如何做起?
第一,我觉得我们必须清楚: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们改变不了教育环境。也就是说,学生的竞争一直都在,无论我们如何做,这一点毋庸置疑。故,课堂上给学生传达松弛的教育观是绝对不对的。为一个人负责,就是把真实的情景撕开看。一味的粉饰太平只会误了别人,麻醉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告诉孩子认真对待学业,这是未来竞争之本。
第二,当我们都接受了教育事实,作为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为学生考虑?
首先本职工作要做好。课要上得精彩,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下功夫,让学生觉得课堂有意思,愿意学习,愿意思考。一旦智慧的大脑被启动,孩子们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这也是接下来所有事情顺利进行的前提。毕竟,课都上不好的老师,即使你要带着学生玩,也难以赢得学生的追随。
其次要懂得一些心理学。课堂要松弛有度,我们的眼睛也要关注那些在课堂上过度紧张或过度松弛的孩子,而遇到这些孩子,批评或提醒可能都达不到理想状态,用提问的方法带领他们走进课堂可能是最好的做法。了解一些心理学,提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能有稳定的情绪输出,也就是同理心来解决问题,而不至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失去理智。同时,还能根据对他们的理解知道何时能够带他们沉浸于课堂,根据学生的基础来设置问题,而不是随课堂的现有的流程来提问,否则,全班注意力转移,反而得不偿失。
最后还要多和学生对话。这个对话不限于谈心之类的交流,还可以是播放视频,带领学生“睁眼看世界”,住校的孩子很少能主动关注世界,老师就可以引领他们关注时事,看世界的变化。还可以开展活动,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再与社会上的主流观点相比照,再次探讨。我想,把这样的事当成惯例,学生的心必然如天空那样宽广,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方寸之所。
第三,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万无一失?
不是的,别忘了影响孩子最深的永远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庭教育与你的教育理念刚好相反,那么,最终,要么是造就了一个痛苦的孩子,要么是永远有一个孩子对你说的话无动于衷。
怎么办?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独立自主的灵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做人做事无愧于心即可,这颗心当然要符合社会公德。让孩子拥有一身正气,以气养形,赢得父母的信任和欢心,拥有说话的自由。但我深知,这样太过理想化。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些过于偏执的家长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失去正确的航向,那么,自由感最起码可以让这个孩子有喘息的空间,在家人成绩就是一切放眼里,他自己能够看得更高,不再父母的眼里失去自己的灵魂。做到此,也算教育的成功吧?
总之,作为老师,必须站稳讲台,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得带着学生看得更高。如果老师自己的眼里就是一个个数字,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卷,越躺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