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情况综述:
1、紧扣课本,重视基础。
所有考点,均源于课本与日常基础性训练,充分体现日常教学内容,学什么,考什么,怎么教,怎么考。
2、符合认知,重视学情。
本次命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初一新生的学习情况与基础情况,题不偏不怪,不跟时尚,务本求实,回归课本、回归传统,尤其作文,紧扣本阶段所训练重点进行命题,不盲目拔高要求。
3、整体偏易,保护兴趣。
本次命题,难度依要求力求达到0.8,实际为0.75,基本符合预期,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境外能考出较好成绩,平时基础薄弱的学生成绩也不太差。命题时特别体现了“广雅”元素,给学生以熟识的情景进行解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
二、问题与对策
1、接纳差异,异法异案。
班级差异性巨大,不同班不同案,不同难度、不同思路,不同要求,不同作业。积极面对,灵活调整,在面对基础薄弱班级薄弱学生,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常常不在教学本身,而是教学之外,即更为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大大降低了不同班不同案的备课压力,三位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尤其出色。
2、深入集备,资源共享。
同样出于更有效地实施不同班不同案并努力减轻备课压力,语文科的集备是最深入最充分的。讨论问题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科研性强,真正做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思路共享、教案共享、作业共享。交流合作极其充分。
3、力求有趣,追求有效:
针对博雅班,力求教学有效,狠抓基础,强化规范,引导思路,提升思维,博雅班的语文教学要有培优意识,培优意识的关键首先在于思维发展,限制尖子生的根本在于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对于博雅班,原则是在有效的基础上力求有趣。针对课改班,从开学始,集体备就提出了一个教学原则,即有趣、有效、有序,首先是有趣,激发学生兴奋点,几乎每一次集备,都会探究一个问题:我们这周的课有趣吗?谁有有趣的新方法?课改班学生最大问题在于学习无趣,我们力求有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我们基本做到了。对于课改班,我们的原则是在有趣的基础上力求有效。有效在于抓实常识与考点,在背与写上下功夫;有序在于引导规则与持续性,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定守,有依循,不瞎摸乱撞,这方面仍需加大努力。
4、实验求索,辅弱救心:
课改班中皆有基础极度薄弱、学习能力极其低下的学生,他们辨识力、专注力、记忆力、书写力这些学习的最基本能力都是薄弱的,如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拯救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以科研的态度、实验的思路,以兴趣为引导,以常识为内容,以活动为体式,以救护信心为目标,努力探索。
三、考试反思及教学建议:
1、狠抓基础:
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字词音意,仍是重要教学内容。
2、强化规范:
如何审题、如何答题,达到什么地步,要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明确规范,给学生实际可操作的指引。
3、提升意识:
只有意识到,学生才能接受到、运用到。比如翻译题要有翻译的意识、语法规范意识、逻辑意识等;写作要有审题意识、细节刻画意识等;阅读题要有概括意识、结合文本分析意识、分条表达意识等。
4、激发兴趣:
由于生源差异性巨大,如何做到不同班不同教法、不同学生不同方案案,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保护、保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需要不断探索,尤其是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心理、思维要深入体会,并制定有效措施。
5、加强集备:
集备是学科教师资源、思维、智慧共享的重要平台,是保持学科教学深入有效的重要途径。确保每次集备,有主题、有分析、有交流、有记录、有落实。
6、深研学情:
学情是教学的首要基础。我校学生差性巨大,优秀者非常优秀,薄弱者极其薄弱,同一课文需要以学情为基础,确定不同的教学点与考察点,需要选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学情决定教法,甚至决定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特别是初一阶段,在基本保证总体教学课程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以学情为基础选择合宜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四、客观题考情分析:
1、满分25分,四校均分18.08分。 总体难度0.72,比预期0.8略难。
2、字音字形题:考察较难,考点向外延伸拓展较多,不太符合初一新生学习与思维特点,虽以课本为主,但个别字词的选取难度较大。
3、成语题:全出自课内。基础且简单。但日常教学需进一步加大学生成语积累力度。
4、病句题:以常见语病为主,日常皆可训练到,需要强化教学专题指导,明确病因,实记病例。
5、文学文化常识题:以课内敬词谦词为主要考察内容,突出古代文化知识的现实运用,略微兼顾初一基础阶段的文学常识考察,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文学常识目前虽不是中招考试要点,但基础阶段仍需引导学生积累丰富。
6、文言选择题:一是进一步强化文言实词积累,这是文言学习的基础;二是引导学生在死记文言字词的基础上也要理解文意,注重语境分析。
五、由考情分析而得出的教学建议:
(一) 语言表达之得体题:
1、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完全没有发现“一路走好”的问题,说明学生对这句话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现代文的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的质量。对于一些传统的、委婉的,或是有技巧的表达,我们可以利用课文教学的契机,给学生拓展一些,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敬辞谦辞的使用。
2、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准确、不通顺。有些学生知道“一路走好”跟死亡有关系,但就是说不清楚,有说成“对临死的人说的”,有说成“别人死了之后才说的”……这些混乱的表达,首先还是因为对语句的一知半解,其次是表达能力不足。平时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完整、准确为目标。
3、加强学生的读题能力。
部分学生把答题重点放在了“哭笑不得”这个词上,解释“为什么哭”“为什么笑”,对题目的理解有偏差。日后,应引导学生重视文段的整体理解,感知问题提问的重点。
(二)默写题
继续抓背诵、默写,授课时对易错字要进行提醒,强调。要让学生理解诗意、文意。
(三)翻译题存在的问题分析与下阶段教学应对办法:
1、翻译意识问题: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信息完整,符合语法,表达准确。
而很多学生没有翻译意识,只是大意解释。随意转换原语句中的名词动词等根本信息。
需要老师强调翻译与解释的不同,进一步强调翻译这一考点的学术性。
如:谢太傅的侄女,谢太傅没有女儿,
这是我大哥的女儿
她是谢大哥的女儿
曾任王凝之的妻子
是谢太傅哥哥的女儿
2、语法意识问题:
很多学生没有语法规范意识,如没有主语,句子不完整等。主语不明确,直接补充为陈太丘的学生很多,缺少身份意识。
判断句,没有主语,随意减少文句中的人物名词等。
需要老师课堂强调基本的语法规范。如无主语,句式不完整;丢信息要素。
是谢太傅的兄长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是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是兄长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是谢太傅的兄长谢无奕的女儿,王凝之的妻子。
3、思维意识问题:
少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过于薄弱,缺乏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这类学生阅读时专注力极弱,信息辨识能力很差。日常听课,应当思维极其分散,根本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应当属于心智尚不成熟,有待日后慢慢提升。老师对此应当以引发学习兴趣为主。
比如:
将两个文言语段中的主要人物信息完全混淆,张冠李戴。谢太傅、谢无奕、陈太丘、王凝之、王曦之、谢道韫等,选文中仅有的几个人物角色竟然分不清,同一文段分不清,不同文段人物角色也能混淆。
还有缺少基本的语境意识,致使翻译不合情理:
比如:
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已经走了。(这是儿子说的话,不应直言父名)
4、文言字词积累问题:
这仍是文言教学的主任务,是细功夫。是学生基础扎实的基本前提。需要落实重点实词意思,例如至、去。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实记能力。
(四)诗歌赏析题
1、教的角度:
诗歌鉴赏的教学,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诗歌内容,二是赏析诗歌情感。
①就情感这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赏读和分析诗句中的重点意象、字词,理解诗歌情感,且可以告知学生,由于诗歌的抒情性特点,诗人的敏感触角,情感可以是多重的、复杂、矛盾的。
②共性和个性: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情感属于哪个类别,在此基础上,这首诗歌和其他同情感类别的诗歌相比较,有何特别之处?
2、学的角度:
理解诗歌内容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关键字词、重点意象,赏析诗歌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果存在情感理解上的偏差,还是要落回诗歌的内容及所运用的意象、所描写的景象。
结合知人论世,结合诗歌内容,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细节。
(五)特点概括题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审题扣题不严谨。题目要求“概括”出“春雨、夏雨”的主要特点,一般不能照抄原句,需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摘抄原文关键词语进行简洁表述。
2、表达逻辑不清晰。题目明确要求概括“春雨、夏雨”的主要特点,主语应该是“春雨”“夏雨”+描述性词汇。
3、思维能力待提升。描述性词汇体现阅读思维能力。本题描述的词汇应该着重春雨或夏雨的客观形象特征,而不是主观情感。不少同学只能笼统概括事物的一般性特征,不能就文段中事物的具体表现找准描述性词汇,甚至直接摘抄原句,导致答案意思偏离、针对性不强。
4、书写卷面欠规范。书写潦草,导致看不清答案,有不少同学答案超出答题框范围。
【下阶段教学与辅导建议】
1、审题扣题不严谨。提醒学生做好错题归纳本,教师课堂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审题训练方面有所侧重。
2、表达逻辑不清晰。提醒学生做好错题归纳本,教师课堂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表达逻辑训练方面有所侧重。
3、思维能力待提升。阅读教学上,加强学生概括、鉴赏能力培养,可以尝试分版块训练类型题型,通过丰富学生阅读经验来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4、书写卷面欠规范。初一可以加强学生每天定时段练字,强调卷面工整在语文全卷考试中的重要性;反复提醒学生在答题框内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六)修辞赏析题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该题学生回答情况较好。总分2分,平均分1.84分,可见绝大部分学生是掌握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的。
2.错别字问题突出。生机勃勃的勃、细腻的腻这两个字有较多学生写错。
3.回答较为笼统,不具体。有一部分学生只回答出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的特点或春雨的状态,春雨的多种情态,没有点出具体特点。
【下阶段教学与辅导建议】
1.加强赏析词句的训练及规范答题思路、格式。
2.重视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拓展训练。
3.重视关键词、易错字的提醒。
(七)景物描写之侧面描写手法题
1、基础不够扎实。多写多练,做好错字积累。
2、答题不严谨。平时训练中,明确描写方法等写作手法的概念,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紧扣文本进行分析,并分点作答。
(八)情节事件概括题
1、教的角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培养学生提取文章信息、总结概括重要信息意识,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进行概括的时候,要抓住重点,明确概括的信息,例如人物、事件、时间,重要信息不遗漏。同时需要规范语言表达,力求概括时语言简洁直接,避免长篇大论找不到重点。此外,要留意学生的书写情况,本次考试中出现了许多错别字,如将《山海经》写成《三海经》、《三河经》,“福橘”写成“福菊”,尽可能减少发生这类错误,规范书写。
2、学的角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提取文章信息、总结概括重要信息,在进行课内课外阅读时,试着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事件,并请同学和老师点评不足之处。同时,在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中,遇到此类题目时要多留意,对比参考答案和自己答案,找出自己的提升空间,力求语言简洁、凝练、准确。
(九)词语效果赏析题
1、从教的角度
①通过课内现代文的讲解,强化学生结合文本赏析关键词句的意识,培养语感,并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能力。
②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以随文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进行文本细读,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运用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③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词语赏析”类型题,规范答题。
2、从学的角度
①广泛阅读课外书,有意识地细读文本,捕捉文中“奇异”的词句,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②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阅读类型题,整理答题技巧和方法,熟悉答题规范。
(十)人物形象赏析题
1、学生问题分析
(1)学生答题格式不规范,本次考试中有相当一部分答案都没有“分点作答”,很多考生答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时候不是一一对应,而是直接概括几点形象,再罗列几个情节,情节和形象是否对应无从分辨。
(2)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较差,无法用简明扼要的二字词语或四字成语高度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评价人物长妈妈时,出现主题理解偏差。
(4)答题不全,满分需要至少两个形象特点和对应情节。
2. 教的角度
(1)教师教学时多强调阅读答题格式的规范性,如人物形象分析类,应该落实人物特点及对应情节,可参考考点及分值决定如何分点作答。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或其他课外读本时,教会学生批注方法,训练学生边看边划记关键语句,尤其关注小说中人物描写、主要情节、作品主题,提高信息概括能力,可指导学生用表格归纳人物性格或形象特点。
(3)明确名著阅读教学计划,落实阅读内容。
(4)加大课外阅读习题训练力度,最好一周2-3篇。
3. 学的角度
(1)学生重视名著阅读,加强阅读量的积累。
(2)规范答题格式,可归纳补充到个人笔记本。
(3)进行错题分析,并加强阅读习题训练。
(十一)人物情感赏析题
1、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没能抓住题目中需要从“童年时”和“写作时”两个角度来思考。部分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是阿长对我是怎样的态度。
(2)学生回归文本的能力需要加强。
(3)学生对事件与“态度”关系理解笼统。譬如: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我对长妈妈的态度是喜爱。
2、从教的角度
①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以随文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进行文本细读。
②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细节,正确理解人物情感与态度。
③多组织文本细读的分享会,引导学生从细处去理解作品人物与从深处思考作品主题。
④规范答题习惯,培养分点答题的习惯。
3、从学的角度
①落实课文名著阅读的文本细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②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阅读类型题,整理答题技巧和方法,熟悉答题规范。
(十二)写作
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审题
①对“朋友”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部分作文没有体现要素三;
②对题目重点把握不准,不能理解“朋友”是主角,导致详略安排出现偏差。
2.结构
①详略处置不当,部分习作花过多篇幅在其它人物角色(我或者第三方)、写景、抒情;
②写景目的不明确,为写景而写景,不能与人物刻画、故事叙述有机融合;
③抒情议论突兀,刻意拔高,与文章主体缺乏有机关联。
3.描写
①多角度描写的意识较为薄弱;
②准确、细致、生动描写能力欠缺;
③描写为人物刻画服务的主动意识不足;
④大多数同学有外貌描写,但外貌描写与人物内在特点的刻画缺乏关联。
教学改进建议:
1.强化审题训练
近期建议强化审题训练,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尤其是对题目重点、行文重心把握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帮助学生强化概念解读的意识。
2.强化结构训练
近期建议强化详略安排的训练,配合审题训练同步进行。
在此基础上,逐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写景、议论、抒情,避免喧宾夺主或生搬硬套。
3.强化描写训练
近期建议强化人物的多角度描写,同时强化描写的主角意识。
描写的要求从准确逐步过渡到鲜明、生动。
在此基础上,拓展至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