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态度,不管贪与不贪,都是为了一种活着,都在寻求活着的真谛,寻求如何去让它最大化,所以我们用我们自己能力修炼法门,去适应,去感受,去达到自己的一种状态,本无所谓的佛系,大家只是想说这种活着的状态是“佛系”,那么其他人的状态呢?“儒系”又或者“道系”?只是大家的修炼法门不同,当然展现的招式也就不同。但是大家认为社会要发展,怎么人都这样呢,于是就有了各种角度的剖析,当下出现过的普遍招式。最近我父亲总问了我一些书本知识,我很少回答出来,原因很简单,记忆力不好,那么我们读了这么多书读完就忘记了,那么意义在于哪里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农村的一种竹条编制的筐子,时间长了装的东西也多了,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灰尘,但是你在用这粘满污垢的竹筐去装水,一筐,两筐,三筐…,竹筐装水,犹如竹篮打水,但是在它一遍一遍的装水过程中,却带走了污垢,读书也是如此。我们在社会自然中遇到见到许多,也自然而然的会沾染一些“污垢”,我们会寻求一种方法,洗尽铅华。正如我们寻求一种法门,去适应自然。
那么我们用什么法门去适应这繁华的自然?天性和本能,我们本就拥有去适应的法门。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各种方法又去压制自我天性和本能,让他们不表露的太过充分,我们在掩饰在让他们更“完美”的展现出来。每一个生命都自己的天性和本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活着。但是每种生物的天性和本能却又是不同的,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繁华的世界。自然的复杂也正是因为此,这就让每个活在这自然中的人去寻求自己的人生究竟。也便产生了上述的各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