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黄仕明老师的《停止你的内在战争》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孩子因为抑郁辍学了,妈妈为此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垮掉了,没有了希望,她带着悲伤和无助来求助于黄仕明老师。当黄老师问她,“如果没有任何问题拉扯你,你最想活出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可是这位妈妈的回答却是,“我最想的是孩子事业有成、健康……”
黄老师再次提醒这位妈妈,“我的问题是,你的人生……”
这位妈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在这个案例中的妈妈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家长的影子。我们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打着爱的旗号不断地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孩子在家长的施加的重负下举步维艰。当他们出现问题或者对我们进行反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委屈、伤心、失望、无助、崩溃……,可是我们很少去思考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他们替我们完成我们未完成的心愿吗?是希望他们活出我们没有活出的样子吗?是希望他们按照我们给他们设计出的人生去生活吗?是希望他们是我们的复制品吗?是希望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伸吗?是希望他们一定要轰轰烈烈地做出我们无法做出的事业和成就吗?还是我们希望他们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完成去做他们自己,带着好奇去体验他们自己的一生呢?
我们作为父母的初衷是什么呢?孩子属于我们吗?
诗人纪伯伦说: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可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我们是否觉得孩子是属于我们的呢?我们是否觉得孩子应该按照我们的要求和期望去生活呢?我们是否觉得孩子应该听从我们的安排呢?我们是否觉得我们知晓孩子的未来呢?
当我们的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和我们的预期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是怎么回应孩子的呢?我们又是怎么强迫孩子的呢?
身为父母,我自以为自己是爱孩子的,可是当我在如今的年龄和认知程度回看我自己当初对待孩子的方式,我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过去的时间无法追回,曾经的自己无法更改,除了静静地凝视,我对过去无能为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延续过去的自己,恰恰相反,我会在此刻认知的基础上好好体验生命的成长历程。放下那个曾经的自己,从现在开始好好活出自己的人生,允许自己所有的发生,接纳自己所有方面的存在,好的,不好的,快乐的,悲伤的,勇敢的,胆怯的,积极的,消极的,无私的,自私的……也允许孩子的一切,接纳孩子的一切。
看到书中一个智慧的妈妈对自己考试得了30分的孩子说,“孩子,你不会因为考了100分,更有资格做我的孩子,你也不会因为考了30分,就没有资格做我的孩子。无论怎样,你都是我最爱的孩子。妈妈和爸爸的人生不需要你的成绩来证明,无论你的成绩怎么样,我们都已经拥有自己圆满的人生。同时,学习是你自己的责任,我把这个责任交回给你,加油吧!妈妈相信你!”这位妈妈的这段话真的太触动我了。如果我是这位妈妈的孩子,我会有力量去做自己,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去生活。现在我是一位妈妈,我从这位妈妈身上学到了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负责,做好自己,过好自己,也充分信任和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为自己负责,过好自己的生活。
黄仕明老师说存在的意义就是存在本身。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