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立志学习,明白学习的意义。
三十岁已经能自立,有自己的专长和立足之地。
四十岁要稳重下来,要有根基,要有价值观,要有使命,不再被外在的物质所牵绊,干扰,做自己该做的事。
五十岁知天命,是一种和解的状态,要能够与自己和解,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事,内心平和,不再与自己较劲,不再痛苦,不再怨天尤人。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不被外物羁绊。到了五十岁,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欲望。让自己宁静从容,到了六十岁,境界则更高。
六十而耳顺,“耳顺”的意思是不论别人在你面前说多难听的话,你都能听到其中有道理的部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一个人很自由的状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不去违反社会规则。七十岁以后的人,应该活的通透了,与自己,与世界都和解了,不需要逾越任何边界,也会发现法律,道德,伦理,礼法不是来束缚自己的,而是保护自己的。
这篇论语体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和修养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次第进阶的过程。从最初的懵懂到最后的主管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唯一的境界。这个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达到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这篇论语让我们知道了人生修炼的方向和能够挖掘的潜力,一步一步的进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