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世上的路有千万种,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或宽阔平坦,或崎岖陡峭,或千转百回,或近在迟尺。但让我忘不了的是,从我们老家到县城的那条七十多华里的砂石路。那条路上留下了我高中阶段求学的艰难和心酸,欢乐和愉快!也充满了我人生的梦想和期待!
我们老家是黄土高原南部的渭北高原的南延的一个小村庄。说小,是相对而言。其实也不小,我们村子是我们公社的两大村子之一。
我们县的地形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我们公社就处于人字一捺的顿笔处。先祖们正是在人祖公刘的带领下,刀耕火种,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才有了周人迁岐、顺渭水而下,逐水草而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周文化。这一顿,完成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大人字。
我读高中那阵,我国经济才被“要防右,更要防左”的提醒惊醒,才被改革开放刚刚从崩溃的边沿拉回,一切也才刚刚好转,经济还比较落后。一条由县上组织公社社员镢挖人拉铁锹铲,修建出来的砂石路连接着老家与县城。从我们老家去县城要翻一架沟,要下一面坡,沟叫芦村沟,坡叫九里坡,路宽约六米,路面是砂石混合的砂石路。
芦村沟,地处三水河谷地,是一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老家通往县城的砂石路就从该村穿境而过。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由于地处沟底,相较于较少的人口,地土宽裕,又有部分可以浇上河水。所以,在那个普遍贫困的时代,这个村子的人们相对生活过的富足。这个村子的村民重视孩子的教育,出了不少的大学生。
九里坡,是老家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站在塬畔,弯弯曲曲的泾河就在眼前,远处躲在景村背后的县城若隐若现。春天,九里坡上,一片绿色;冬天,九里坡背阴的冰雪路段就是行路人的鬼门关。
那时候,车辆很少,农村偶见用于农活的手扶拖拉机,只有公社的拖拉机站才有一辆二五拖拉机,道路上偶尔能见到一辆解放牌货运车。从老家到县城的班车已经开通,但每天只有一班,下午三点从县城汽车站发车到老家街道,司机和售票员在街道的收购站住一晚,第二天早上八点从老家街道返回县城,每张车票八毛钱。
那时候,我在学校上灶,每顿买菜一毛钱,每周购买副食的预算两元钱,八毛钱相当于花费了我三天的菜蔬钱,八毛钱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一笔巨额的款项。再加之,每天只有一趟车,或为了省钱,或者有时候错过了班车,我不得不用我的双脚丈量着从老家到县城来回的七十多华里的砂石路!
小时候,上小学在自己村子,上初中就在公社街道,开学就去报到,从没远离过家门口,好像没有过于严格的时间概念。所以,高中开学了,我还没有做好报到的准备。第一天,我还与梁俊平商量好先去看一下。这一看不得了,人家报名的同学和家长人山人海,我的名字就在分班名单上三班里赫然在列,报名须知上写的清楚,两天时间,过期不报。
报名只有第二天一天了,时间紧迫。我和俊平都急了,赶紧回家。为了搭乘拖拉机站给小学拉书的拖拉机,我俩和小军他爷帮着人家在新华书店装了半天书。但让我们在东门外三岔路口等的张师却给我们放了虎。五点已过,错过了下午的班车,我俩只得跟着小军他爷往回走,这也是我第一次步行这么长的路。小军他爷说:走就走,红军长征二万五,这点路程算个啥?
傍晚时分,我们赶到了年家塬,三个人喝了向一户人家讨要的几碗凉水,继续赶路!站在塬畔,回首西望,太阳的落辉把泾河谷底的县城映照的熠熠生辉!我在心中暗暗地想,长大了我也要住到县城去。
小军他爷对这条路特别熟悉,他带着我俩一路走小路抄近路,赶到芦村河时,已经是半夜时分。我们三人谁都不说话,只听见脚底的脚步声,盘旋转折穿行在青果他爸承包的山林里,月光从树枝树叶的缝隙间洒落在脚下的山路和人身上,刺叫鸟的叫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山间的溪流汩汩作响!
在学校时间长了,难免想念家人,想念家里的煎汤面,想念家里的热炕头,饭票不多了,必须回家去拿面,或者扛上一袋麦子交到面粉厂里换面粉。所以,回家就是常有的事,但不见得每次都能坐班车。有时是错过了班车发车的时间,有时就是为了节省那八毛钱。所以,我们经常几个人结伴同行,步行着回家和到校。
砂石路,晴天走起来,脚下还比较利索。布鞋走在砂石路上,鞋底发出嚓嚓嚓的摩擦声,非常费鞋,经常把好好的鞋后跟给磨穿。如果遇上下雨天,雨水与黄泥、砂石搅在一起,走起来,脚后跟就跟被人踩着了样,非常费劲,不一会两只脚上的泥沙就变成了一大块。走的时间长了,脚下的鞋上已经带上了厚厚的一层泥,抬起脚来,已经成了一个大泥痘,在路边折上一根树枝,戳一戳,撬下来,再狠劲地朝着前方蹬蹬腿,甩一甩,把脚底的泥痘甩掉,才能轻松上路。
那时候,家里能买得起雨伞和雨鞋的人很少,给地里施肥用过的化肥的外包装蛇皮袋和内包装塑料袋,就是人们防雨避雨的好工具。有一次,天下着毛毛细雨,我们几个同学每人都头顶着一个塑料袋或者蛇皮袋,就像林海雪原上智取威虎山的战士上路了。塑料袋轻薄,在风雨的吹刮下,哗哗作响,随风飘荡,被风刮起的雨点直接洒落在了上衣的下摆和裤腿上;蛇皮袋硬成,但时间长了,雨水就从编制袋的缝隙滲了进来,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有时候,大风一刮,塑料袋飘起来了,雨点直接钻进了脖子里!
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那时候,人们出行靠步行,也是平常事。但毕竟要七十多华里路程呢。人穷志气短,为了能少走一些路,我和我的小伙伴,在这条砂石路上,曾不止一次地拦过人家路过的车,也曾经多次在人家不予理睬的情况下,硬行爬过人家的车,就像铁道游击队上的飞车侠。
有一次,我和梁俊平背着从家里带来的加钢面镆,已经翻过了芦村沟,正瞅着看是否有路过的车辆,试着挡一挡。后边一辆四轮拖拉机突突突地跑来了,我给俊平说:准备好,挡车,不停咱就爬上去。那时候,无论是开着手扶拖拉机的,还是开着四轮拖拉机的,开车的司机都牛的很,像拖拉机站的张师,能开上二五拖拉机那就更牛,解放牌货运车的司机的职业就像现在的和谐号司机高大上。所以,人家不给我们这些穷学生停车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果然,那两四轮拖拉机就根本无视我们猛挥的双手和“师傅,捎上、捎上”的呐喊声。但可惜的是,拖拉机突突声虽响,几个轮子也没命地往前刨,但速度还是太慢了。早有准备的我和梁俊平,贴身顺势就从四轮拖拉机的后箱里爬了上去。司机师傅看我们已经爬上来了,也就不再说啥,还叮咛我俩把稳坐好。跑完塬面了,下了九里坡了,过了泾河桥,师傅说:我已经到了,我就到景村这里去干活,你们现在该下车了。下就下,师傅没有强行赶我们下车,已经给我们帮了一个大忙,使我们少走了三十多华里,腿脚也歇了一路了,谢过了师傅,我俩继续背着馍馍去赶路,赶上礼拜天的晚自习!
有一次,夏天,礼拜六,我独自一人步行回家。出了县城,走在黑石崖,我就注意看有没有顺路的车辆搭个便车。还好,不一会,后边就突突着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司机师傅看到我摇手就停下来,我问到哪里去?师傅说到芦村去。我说稍上我,行不?师傅摆头让我坐上拖拉机的车厢里。我暗自庆幸,今天遇上好人了,不用我再步行剩下的六十多华里路了。爬上了九里坡,穿过了香庙塬,好不惬意。到了就要翻沟的塬畔了,司机师傅说:到了,你下车吧!我还奇怪,司机师傅明明说的是他要到芦村,咋还没下沟,就说到了哩?司机师傅笑着说:这就是芦村,我就是芦村人。
哎,自小从未走出老家塬的我一直就把沟底的芦村河当芦村,以为芦村就是芦村河,芦村河就是芦村。原来,他们是一个行政村,两个自然村。芦村河是因为处在沟底而得名。
望着沟对面的老家塬,一片漆黑,若隐若现。这么黑的天,那时候,狼虫狐豹也时有出现。我还想到了那个开着拖拉机半夜撞上路边山墙的,就是命丧芦村坡。这可咋办呀?那时候每周休息一天,只有一个礼拜天,我明天必须返回学校,赶上礼拜天晚上的晚自习。想到这里,心里一横,走就走,毕竟咱是个男子汉!
夏季的天,说变就变。下坡时还好好的,刚走到半坡,一声炸雷在头顶炸响,电光划破了漆黑的夜空,刷的一下,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毫无准备的我被浇了个落汤鸡,浑身上下都湿透了。雨水瞬间从坡头顺着公路流淌,就像河一样。脚下的泥沙顿时变得泥泞不堪,前脚踩下去,后脚的鞋就被蹨泥带走。实在不行,我从路面上的泥泞中拔出脚来,跑到了墙根底下的排水沟。因为排水沟两边是用水泥砌成的,很少有泥,也许走起来更方便些,另外排水沟边的土墙还可以扶着走。但刚走了两步,我转念一想,不好,天下着这么大的雨,不一会就会有大水顺着排水沟倾泻而下,那才危险哩!想到这里,我赶紧又从排水沟里爬上来,继续在泥泞不堪的砂石路上,深一脚浅一脚,东倒西歪,一拐一瘸地下着坡。
雷雨,来的快,走的也快。走到了沟底,雨已稀稀落落,但依然没停的意思。芦村河的人家的窑洞的窗户上透出了一束束亮光。
不行,我这样不行啊!还有一面坡,加上塬面上的路,少说也要十多里,我必须想个办法了。我就想我去敲响一家人的门,给他们讨要一个塑料袋,或者蛇皮袋,顶在头上继续赶路,这样最少可以将头和上身保护起来,不致身体过度受凉,大病一场吧!
第一户人家门楼很高,大门紧闭。犹豫了一下,我走向了第二户人家,第二户人家的门开着,几孔窑洞的门都开着,院子里一片亮堂,窑洞里传出人们说话的声音。我进入窑洞说明了来意,一家人看着我落魄的样子,心疼得不得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对我说:瓜娃子,你就不要走了,就让你姨给你热点饭吃了,晚上咱两睡在我这热炕上,让你姨给你找点干衣服,赶紧换下你身上的湿衣服,放在炕上炕一炕,明天一大早你再穿上干衣服回去。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回去,能把家里人吓死!
哎!世上还是好人多。那位姨姨给我生火烧锅热好了几个镆镆和稀饭,填饱了我饥肠咕咕的肚皮。原来,这户人家有个孩子也正在读高中,大儿子刚结婚过完事,给我热的馍馍就是事上蒸的旋子镆。晚上,躺在热炕上,老人给我讲,他家的娃娃都上学,他知道学生娃娃都不容易,你今天走到我家的门上了,我让你黑灯瞎火大雨天走了,我和你姨都心不安!老人还给我讲了许多激励我好好读书改变命运的话。两位老人的热情和善良的话语我终生难忘!
通往县城的那条砂石路,是我走出老家、走向外边世界的一条通天路。这条路见证了我高中阶段求学的艰难和不易,见证了人间的善良和温情;这条路也充满了希望和梦想,正是这条砂石路把我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和地。踏上这条路,我懂得了人生需要不断地追求和奋斗!走完这条路,我知道世界不止是县城,外边的世界更精彩!
如今,从老家通往县城的路几经改造和改道,由砂石变柏油,由柏油变水泥,路面已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道路两旁的松柏四季常青,路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这一切都记录着家乡的巨变和富足!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有的路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路,有的路是奔向穷途末路的不归路。所以,选择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关键和重要,千万不要不撞南墙不回头,更不要撞了南墙还硬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