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并非凭空而来。
根据佛陀的开示,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
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
——无我指事物不具有绝对的自性,但并不是虚无主义。
事物之所以无我,是因为它随缘生灭,缘起则生,缘灭则灭,这便是因果。
——在生活中修无我要双管齐下,既要体认事物的无自性,通过有意识地削弱对自身和外物的贪执来减轻痛苦,又要重视因果。
——当身处逆境时,不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以更加现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考验,看看从逆境中能得到什么于己有益的东西。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人在病中,也许能比平常更深刻地认识痛苦。
——遇到问题和麻烦,一般人惯常的反应是尽力逃避或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
苦苦,就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
变苦是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比如现代人的很多烦恼和疾病都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的。
行苦是一种更深刻也更细微的痛苦。它是指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
普通人的生命皆是由烦恼中来、到烦恼中去,全然不得自主地流转,流转。
——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观消极,实则不然。
某些情况下,逃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
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如此,我们就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
这种情绪只会增加挫败感和怨气,却丝毫不能帮助我们富有建设性地应对生活的难题。
——生活中很多局面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也不是事到临头能改变的。
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
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从医学的角度说,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医学研究都证明,健康放松的心态有利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