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次读了欧·亨利的《女巫的面包》,和第一次读的时候感受大为不同。故事内容很有戏剧性,正是欧·亨利一贯的风格:注重细节描写、带着微微讽刺与诙谐、出乎意料又令人拍案叫绝的结局——可是读完,心却微微难过着。
书中主人公玛莎小姐有一家蛋糕房,年龄四十岁,经济优渥,多情而善良。她同情并喜欢上每天来店里买隔夜面包、“落魄而尚未显露才名”的“艺术家”,并且在情难自禁的情况下,给他的隔夜面包中加了满满的黄油,不料这黄油却毁了这位“艺术家”的心血——原来他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工程师,他三个月做的图,全被黄油给毁掉了。事后,玛莎小姐默默脱下了自己特意穿上的精美衣服,连制作的美容汤也倒入了垃圾桶。
玛莎小姐固然有错——错在她的自作多情、不问清楚就擅作主张,也错在她只是幻想而没有采取行动。真正的爱情,必然不能存在于幻想之中,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而玛莎小姐对这为“艺术家”则是出自想象的爱。
这位“艺术家”也十分可怜——他有没有错呢?他是否给了玛莎小姐暗示呢?书中看不出痕迹,但他最后对玛莎小姐的破口大骂,让人又同情他,又觉得他似乎不该如此。
这是一幕喜剧吗?或者这是一幕悲剧?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打碎给别人看,那打碎了玛莎小姐这一个虚幻的梦,对玛莎小姐来说,必然是一场悲剧。
欧·亨利构思之巧、功底之深,在这篇短篇小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你看他仅用三行字,就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无忧、多情善良的玛莎小姐;用简单的两三句,就写出玛莎小姐对“艺术家”的牵肠挂肚、无声表白后的忐忑不安,用玛莎小姐两次换衣服,揭示了她心理状态的改变。这一切写来行云流水,毫不费力,却又真实可感。
欧·亨利的神转折,也是令人目瞪口呆——本以为会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不料却是一场令人懊悔的乌龙事件——偏偏它又这么自然而然,大师之功底,令人不得不佩服到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