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两匹拉货的马,陪着主人去远行。其中一匹马卖力奔走,另一匹马跟在后面慢慢悠悠。
起初,主人以为慢马是因为拉货多才走得慢,就把部分货物转移到了快马上,慢马很高兴,走得更慢了;后来,主人索性将全部货物都转移到了快马上。
慢马沾沾自喜,心里得意地想:“我真是聪明,一身轻多么惬意!”
殊不知,慢马的危险将至。
主人心想:“一匹马就能拉完货,为什么还要养两匹呢?”于是,主人将那匹慢马卖给了屠宰场。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慢马定律”。它告诉我们,切莫贪图一时安逸,自断前路。
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思进取,无异于退行。
唯有逃离舒适区,开创新领地,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步步高升。
很多人不知道,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是一个出色的木匠。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只上了一年学,就回家放牛了。
后来他父亲认识一位木匠,让他拜师学起了木工活。
有一次,年轻的齐白石无意中看到一本《芥子园》图谱,他熬了几个通宵,把上面的图全部临摹下来。
渐渐他把花鸟图案应用到木工雕花上,成了当地闻名的好木匠。
但齐白石并未因此自满,反而开始专研起了画画。
慢慢地,他画画的名声在白石铺传开;再后来,他便放下雕刻刀,专做画匠。
一次,友人跟他说,诗和画都要在游历中进境。
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便开始了跨越六省的远行。
归来后,他将游历途中的山水画稿,重画整编成《借山图卷》。
自此,他一改工笔画画风,开启大写意时代,也从民间画师走向了文人画师。
正如齐白石的忘年交徐悲鸿在《未知》中写道: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安于现状,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欢愉;沉溺其中,终将留给我们长久的伤悲。
饱尝破茧的苦,才能迎来蝶变的甜。唯有不断打破,向上走,才能保持不竭生命力,焕发人生几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