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诵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
一个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曾国藩本人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七次,到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个倒数第二名。较之他同时代的名人,他的平庸一目了然。
小他一岁的左宗棠,十四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也是十七岁中秀才。
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
曾国藩自己也常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慢。
曾国藩的父亲,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下笨功。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完全靠的是“笨劲”。
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他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吴军在《态度:吴军家书》中说:“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人。但是很多时候,聪明人做事情未必做得过笨人。”
笨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笨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
所以,“笨”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曾国藩天性愚笨,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
就是这样一个“笨人”使用笨的方法,让他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业。
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肯下“笨功夫”,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老想绕弯子,走捷径,要按最踏实的方式去做。
做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功。就好比郭靖的降龙十八掌,表面上简单笨拙,实际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披靡。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是笨方法,实际上是获得成功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