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珍藏十年以上的物件?
似乎没有,我努力回想,确定没有。如果非得说有,姑且算上有张多年前外婆的老照片。不过寄托的是人,念的也是人,即便照片消失了,人还在心里。所以照片也不算重要。
珍藏的物件都代表了一段过往记忆,我常常见很多有心的小姑娘去收集这个那个,我也很羡慕那种小心思,只是我心里的小小人会提醒我,记住当下的感受就好,追忆这件事情,等年老实在有天走不动道了,多的是时间让你追忆让你感悟。
我应该算是比较早熟的,早熟在于凡事做决定前都会先考虑最坏结果,结果能承受,不做会后悔,那我就去做,失败比遗憾好太多了。倘若真的不可避免地有了无法挽回的遗憾,那就认真面对以后改进,然后头也不回往前走。
世上最没用的应该就是后悔。庆幸这是年少时就已有的认知,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不许回头,不许后悔,硬着头皮往前冲。有点像这次的写作训练,不管写什么内容,不管好坏,不许停止书写,先写下来再说。
不停止,坚持不懈,等待时间的玫瑰。
你有内心的崇拜者么?你想活成什么样?就算你真有明确的目标,你又真的能如意么?
我没有内心的崇拜者。我不知道要活成什么样。不知道没关系,也别想那么多,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大的热情,我们大多数人也就只是活着,就着现有的条件努力,好好活着,眼下这一刻才最重要。
中年人的压力那么大,到处都是依靠你的人,没有你可依靠的,哪有那么时间让你去彷徨去追悔去顾影自怜。
初中时很喜欢三毛的书,看遍了几乎她的所有文集。后来听闻她自杀,很震惊又很不理解,于是很久不再看了。那时候总觉得自杀是很自私懦弱的行为。十多年过去,直到有天看到她的《不死鸟》,自己又亲历过短暂的轻微抑郁,泪流不止,终于理解后释怀。表象背后都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不敢再妄加评判他人的生活。
最近因为写作,看过一些名人访谈,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发觉很多人都很喜欢《红楼梦》,董卿,白先勇,高晓松,胡适,马东……太多人了。
记得《十三邀》里面有这样一段对话。
马东:我是一个内心悲凉的人。
许知远:什么时候形成的?
马东:应该跟年少时读《红楼梦》有关。
许知远:怎么化解?怎么化解这份悲凉?
马东沉默,微笑:悲凉,之所以为悲凉,就在于无法化解。你过的就是悲凉的这个瘾。
许知远不懂,他是积极的,乐观的,理性的。
我也极爱《红楼梦》,不光是诗词语句很美,尤其前后埋线呼应的地方,像个宝藏,找到总会惊叹又折服。爱它的人不至于都内心悲凉,但是隐约那种虚无感的种子被埋下了,蕴含世俗万物,历经红尘繁华,终究一切变虚无,都不重要。
既然一切都虚无,一切都不重要,所以不必在意聚了又散的钱财得失,唯有情感体验是真。所以值得珍藏的,也唯有来来往往依旧留在身边的朋友。
认识很容易,记得有个调查曾说,你想联系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通过十人以内都能找到。认识有了交集,更近一步,三观一致就可能成为朋友,朋友之间交换的都是好的,好情绪好路子好好合作。好朋友就需要心再打开一些,愿意交换彼此那些坏的,坏脾气坏心情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