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10月7号是老爸老妈出去玩儿的第二天,我需要早晚各去喂一次药,晚上要去人艺看《雷雨》,最晚需要6点半从老妈家出发,最晚5点半要开始给猫狗喂药吃饭。早上先喂完老妈家的然后再回自己家喂,天气在这一天终于变得晴朗儿暖和,不出去有些浪费,但第一不能去太远,第二不想去复杂的地儿,所谓“复杂”就是我回来发文儿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6号去转了天宁1号文创园,得知北京有这么多的文创园,新华1949也是近期在点评上看见过的,符合要求,那就出发吧。
坐地铁去的,车公庄下车,进的东门。
新华1949的前世今生
十幢(楼号的标识沿用了新华印刷厂房产证上面的称呼“幢”):现在里面入驻有《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 这幢楼还有个名字叫“大字本楼”,“大字本”见上图里的介绍吧,它是名副其实的“官刻”图书,也是目前世界上印刷数量最少、印刷成本最高、存世量最少的出版物之一。
(图源见水印)一/二/三幢:一幢是原来主要的办公楼;二/三幢是原来的生产楼,三幢为主楼,二幢为生产辅助用房,一层层高6.2米,二层往上为5.8米,建造这样的层高主要是为能够放下大型海德堡印刷机。
大草坪
IP侠:是中国版权协会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主办的“2018中国文化IP及创新设计展”的IP形象,以中国竹子形象演变而来,以竹的精神,化身为IP侠人设。IP侠拥有竹叶头发、竹绿肤色,体态憨厚,能量满满,一身正气。呃,这个不看介绍我真不知道它是竹子。
《水滢映月 光舞灵动》
五幢:目前是北京市文化产业展示中心
这面墙很有趣,琵琶、宫灯、祥云、画卷,还有兔儿爷,各种中国元素。
玉兔捣药
(图源见水印)五幢原来是轮转车间,屋顶为三角形折板屋顶,采用了俄式建筑的建造风格,主要从事报刊类的轮转印刷。
七幢:现在是北京市文化经济政策服务平台
(图源见水印)七幢原来是骑订车间,屋顶为条形窗屋顶,这种建筑风格在当时都是很有特色的,主要从事装订(骑马订)工作。
9/26-30北京国际设计周“新华1949”文化创意嘉年华活动留下来的装置
在建厂时,新华人将道路建成了6米宽,道路所占比例与房屋所占比例从建筑学上讲是最为适宜的。
(网络图片)西门,这里应该是主入口,我远远看见了但是没走过去。
二十三幢:新华1949现在的所有者国新文化在里面办公
园区示意图,手绘版挺可爱,就是我看了完全分不清方向。
七幢的背面
(图源见水印)十八幢
二十幢:开心麻花A33剧场
(图源见水印)十七幢:艾奥尼克空气净化体验室+咖啡馆
十七幢西南角处的雕塑
之所以照片的排序是按十八幢、二十幢、十七幢这样的顺序,是因为这三幢楼从北向南是这么排列的,三幢楼一起是原来是用于存放纸张、油墨及相关印刷辅料的库房。
十四/十五幢:原为印刷厂区加工铅字铅版的化铅房。我是走到这儿才发现原来每栋房子上都有这样的铁艺说明牌,还用的是繁体,很花心思的设计。
(图源见水印)十四/十五幢
五幢南侧的夹道儿,左边折板屋顶的是就是五幢,十四、十五幢在我的右后方。
四幢:原为轮转(五幢)及骑订(七幢)车间配套的纸边、纸毛沉降及收集库房。
四幢(图片右侧)
时代的舞台,也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嘉年华留下来的装置
十一/十二幢的西面:牌子是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
十一/十二幢的东面: 湘妃粤餐厅、“中国企业家”的会议空间和俱乐部。
十一/十二幢:原来的热力站
溜达完出来也是走的西门,这是西门北侧路边立着的,超醒目。
以往我随便逛什么地方都挺细的,不知道为啥这次逛的这么“潦草”,当然这是写的时候才发现的。精美造型砖结构的房子那么多,我却都没有拍到细节,有点儿遗憾啊,但是当时逛的时候并没有察觉,可能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了吧,前面也说了楼间的道路宽6米,近距离看有限局部的时候有些东西感受不到,然后就觉得都差不多,走的确实不细。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