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其他人?如何好好相处?

我们为什么需要和其他人打交道,为什么不可以纯粹地遗世独立?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告诉了我们答案:

更细致的内容,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五类需求中,都需要其他人的参与,而且随着需求往上走,对自己的要求也越高,对相处的人要求也越高。所以我们需要其他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相处呢?

在需求实现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会形成不同的相处模式,大体可以划分为四类:

  1. 恐惧模式。
  2. 契约模式。
  3. 情感模式。
  4. 愿景模式。

恐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加害者利用安全恐吓受害者,获得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代表人物是《绝代双骄》里的李大嘴


我不能让大家喜欢我,就让你们都怕我,哈哈……

契约模式


  这种模式下,双方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各自握有不同的资源,并愿意进行资源交换。理想状态是双方理性状态下各取所需,公平交换。但实际运作中,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公平有时候难以实现,一旦有一方产生被剥削感,就容易退化到恐惧模式里面:

  • 道德批判对方,武力胁迫对方,变成加害者,
  • 或者 埋怨、诅咒、出工不出力,变成受害者。

情感模式


  亲情、友情、爱情——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被爱包围的人是幸福的。不过和契约模式一样,它也存在实际运行中,双方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各种社会因此而滋生——自杀、抑郁、暴力、二奶、小三等等不一而足。

愿景模式


  与前面三种模式不同,这种模式下的,人的关注点不是过去的爱恨情仇,不是现在的吃喝拉撒睡,而是基于将来——更美好的将来。双方之间流动的是对将来的期盼,因此会形成强而有力的伙伴关系,彼此成全、共同成长。

人际交往中,各种模式往往混在一起,但只有进入愿景模式,用未来指导现在,才能跳出各种怪圈,真正地完成彼此的自我实现,而不是相互内耗。

Panda
2016-12-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