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向应试教育道个歉了

2011年七月白岩松老师到郑州大学演讲,称高考是最公平的:“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当时自己还在读高中,同学们还不知道“阶层”是个什么东西,而“富二代”相对是个容易接受的概念,所以这些话说出来不得了,马上就上了新闻头条,刷屏了QQ空间,成为班主任们激励学生的金句。

2017年是高考恢复四十周年,白岩松老师又谈了一番高考,他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说:“恢复高考四十年,恢复的是公平和理想”。

六年前白岩松老师刷屏了自己的QQ空间,如今毫无存在感,固然是曾经的空间不如现在的朋友圈上(tai)档(zhuang)次(bi),却也不得不承认,事情已经起了变化,现在是一个讲出“寒门难出贵子”的北京状元在刷屏。

1

高考刚结束,槽边往事就更新了一篇文章:《2017年高考最悲催的一条新闻》,文章中的新闻大致为:安徽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徐文、徐武,他们为了高考断网三年,专心投入学习,是班上的学霸。然而,今年的安徽试题是全国1卷,作文题目是: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和菜头认为这个作文题目无疑对农村考生很不利。是啊,农村考生绝大部分没用过支付宝,没见过OFO摩拜,没听过京剧,没坐过高铁,没去过北京,没见过大熊猫,他们的作文还怎么得高分呢?

果然是亲不亲,阶级分。《我是和菜头》里那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网红没有忘记自己的农民兄弟,特意站出来给农村考生们说了几句公道话。

前几天高考放榜,北京市的文科状元叫熊轩昂,这位出身于外交官家庭的学霸接受采访时毫无回避:农村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名校,自己中产家庭出身走了很多捷径,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balabala······好家伙,这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马上引发又一波流量高峰,刷出了好几个100000+,知乎上的相关回答甚至都达到了2000多个。

不得不说,由于赶上了自媒体的好时候,农民的叙事算是真正进入了大众视野。

2

2000年3月,李昌平向当时的朱镕基总理写信反映农村情况,内容可以总结为:农村真苦,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举动让他成了“中国最著名乡党委书记”,一位作家曾给李昌平写信说:“中国历史上为农民说话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彭德怀,你可是第三名,但你却是这三人中最幸运的。”

古代的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是失语的阶层,匮乏自我表达的方式与渠道,即使识文断字,他们的趣味和美学也是被士大夫规训和束缚,喜欢听和讲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再不济也是士、兵、工、商,也就是说,比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高。《儒林外史》的"楔子"是以王冕开头的,他算个农民,但主体如其名,讲的是儒林故事。

当代的村长支书的子女、小镇青年、城乡结合部的屌丝农民工,他们爱看的是清宫辫子戏、韩国偶像剧、李嘉诚的发家史,而不是自己七姑八姨的鸡毛蒜皮。

农民依然匮乏自己的叙事和媒体展示,充其量也就是被书写阶层怜悯、关怀和回忆。所以古代有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样的诗句,当代则有流行歌曲:村里的姑娘叫小芳,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被城市二逼小资青年在歌词里传唱,辫子还是什么东西粗又长,用你芬芳的乳房来将我埋葬。

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不幸的是很多时候就连被书写阶层怜悯、关怀都显得有些奢侈。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看似段子实际上如实描述了某个时期的真实图景,凡事都怕往细了说:《新华字典》这种级别的叙事文本,在谈到青年的前途命运时,我们竟然看不到社会中占大多数的农民子弟的身影,甚至有人还把这句话翻译为:“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只要不是农民。”还是不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了?

3

农民要怎样才能有前途呢?上代人有三条路可以选:招工,高考,当兵。高考明显是操作性最强的那一个。

百度的李彦宏是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高考状元,这点很多人都知道,还有一个出身更加贫寒更加励志的代表呢。

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农村,地地道道的“八代贫农,根正苗红”。类似于“老农只知道最大的官是毛主席,第二大的官就是县委书记”,高中时的班主任希望刘强东从政,当宿迁的县长,以便为宿迁百姓做点好事,这对他影响很大。

后来刘强东高考成绩全宿迁第一,副县长亲自送大红花进家,刘家连放了三天电影。

当时他的分数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的物理系,但是为了从政为了当县长最终还是去了人大的社会学,刘的状元没有李彦宏的状元有名恐怕也是因为人大的名气不如北大。

“一个从事制造业的父亲工作,就可以养活全家,供一个大 House ,有整齐的草坪,车库里有汽车,不操心油钱,儿子不需要读大学也能找到好工作,就是送到大学,学费也不是什么问题。”老编辑说这是最典型的美国梦。

美国梦如此,那中国梦又该是什么样的呢?

农民出身的穷小子,鲤鱼跃龙门考上大学在城里落户,吃上皇粮当个干部。这是不是曾经最地道的中国梦?

可惜当时人大社会学的就业率极低,“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所以创业了”的刘强东最终没能当上县长,因为一个农村大学生没有就业门路,阴差阳错,世界上多了一个京东的CEO,少了一个胜天半子的祁同伟。

1992年的刘强东上大学时五百块钱的路费都是东拼西借凑出来的,后来他还自爆刚上大学那会,连吃了一个星期的水煮鸡蛋,那76个鸡蛋都是乡亲们送的。

如今的京东市值500亿美元。

有段政治正确的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达到的高度,不是看他现在的高度,是看他在原来的高度上又前进了多少。”

在那代人中,刘强东应该是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农家子弟了吧。如果没有高考,一个穷小子怎么就能从江苏农村到了北京?

再来看看其他行业的案例,张艺谋高考之前种过地也当过搬运工,俞敏洪接到录取通知的电话时正在种菜,刘震云则称“没有77、78年的高考,他可能跟他表哥去一起搬砖”。

这些人的经历或许可以归并到一个专题:中国梦之农民的奋斗。也许这些大佬的成就是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在那代人中他们都极具代表性:高考改变命运。扩招前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真的是值钱,哪怕是大专生,回到县城也是抢着要,真的是学霸们的黄金时代啊!

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平民化,城市化的进程轰然而至,现在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农民的日子也好过了很多。但大学还是要上的,没有大学文凭,泥腿子就始终会是泥腿子。形势在变,高考也在变:

曾经是高考改变命运,如今命运已经影响到了高考。

4

早些时候人们是怎么说高考的呢?“同学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但这个独木桥是公正公平的,对任何人不偏不倚,没有比高考更公平的事情了”。

考试是最公平的,但成长环境和教育投入的差别势必会影响到高考成绩,所以农村学生在名校里的比例越来越低,2016年北大的农村学生只有17%(还要算上农村专项计划不少功劳),而农村考生在全国将近六成。

大学扩招让农村学生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名校却是越来越难上,大学也在折叠,两个出身不同的考生对相同成绩的反应或许也是不同的:“考上了一本”和“靠,上了一本”。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批判举国体制是潮流,所以那个“狮王争霸后黄飞鸿扔金牌”的段子在微博上转的尽人皆知。到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知乎上的风向就开始变了,举国体制对寒门子弟的好处就被拿来讲,很多人都关注到了女排的朱婷:作为农村里的女孩子,如果没有举国体制,她很可能连打排球的机会都没有,我们也很可能会错过一个奥运冠军。

应试教育是不是也是这样?

“快乐教育”“兴趣是最大的老师”等各种素质教育的概念着实火过一阵子,没记错的话那阵子火的还有于丹和易中天。

素质教育当然是极好的,问题是有哪些人能享受得到呢?农村里玩泥巴的论素质肯定是不如城市里玩吉他的。在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很大的情况下搞素质教育,刘强东俞敏洪们还能鲤鱼跃龙门逆天改命吗?不让天才进入大学而是进入血汗工厂会有什么后果,历史上有些落榜生可是很有名的:比如黄巢,比如洪秀全,另外太祖当年也没考上北大。

“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恐怕已经有一批人率先实现了素质教育,太平洋又没加盖,路可以自己选,关键看就看你买不买得起。

美国人搞的是素质教育,他们的大学搞成了什么样子?哈佛大学里一半学生都是来自全美收入前5%的家庭,招收一些少数族裔和寒门子弟也只是为了增加diversity而已,是不是更像是小圈子维持阶层与隔离的工具?

《儒林外史》里的胡屠夫说的好啊:“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

所以对于教育问题恐怕也应该搞个三省吾身:你支不支持素质教育?你也配素质教育?你哪里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或者说考试制度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尤其是数理化科目。应试教育僵化到了极致的同时就是把成长环境不公平的影响降低到了极小值,就是主要考你的智力高低和努力程度。

应试教育的好,现在才算是知道了。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我们的应试教育实在是足够好了,但是理想跟现实还是有差距,我们还是不满足,希望应试教育能够再搞的更好一些。因为农作物被拔了,可以再长。土壤变了,却会断送几代人。应试教育这块土壤,我们不希望它变质和板结。

回忆一下过去,有谁年轻时候没有被灌过素质教育的迷魂汤?又有谁从没有痛心疾首地批判过应试教育呢?

“你只有在愚蠢的时候才是真诚的,在浅薄的时候才是动情的”。

我们是时候承认曾经的愚蠢和浅薄,是时候向应试教育道个歉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