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授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今天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学生错误资源并将其转化成学习资源。下面是精彩片段:
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她是把32和29都拆了。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想法吗?说一说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生1:老师,他的结果和我的不一样!
师:那是不是她算错了,再算一下。
生2:老师,需要再加一个算式30×9。(这个同学的发言开始启发其他学生)
生3:还要再加一个算式2×20。
这个同学的算式虽然不完整,但是确是我们走向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开始,不可否认的是孩子对先分后合思想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这个同学能够主动运用这种方法,说明她在数学学习中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整理一下
30×20=600
30×9=270
2×20=40
2×9=18
师:这样的话到底是把哪个数拆了?
生:都拆了,把32拆成30和2把29拆成20和9。
师:看看这四个算式熟悉吗?在哪见过?
刘*翔:熟悉,在竖式里。
其实我心里是想可能学生会和列表法联系。没想到眼光毒辣直接就来到了竖式里。
接下来将竖式与横式进行勾连。
为了加深学生对运算时进行有序运算的优势,我出示了小明同学的做法:
师:小明同学的做法对吗?
生不假思索就说错(像这种不经过思考的回答即使对的那都是错误的),有不一样的声音出现,有两个同学经思考后,同意小明同学的做法。但是指出了这样算容易出现漏乘或重复乘的现象,得到全班的认可,让生展示规范的竖式。
这个环节对我的考验是转化错误资源,这样的学习经历不仅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更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也是我所追求的。
学生整节课情况:有效避免了乱乘乱算的情况,但是有几个小孩在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的时候末尾有写错数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