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淹没你的沼泽中起飞

在微信读书里,半听半读地完成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阅读。作为知名畅销书,也在其他读书平台上听过内容介绍,今天读完,阅读体验还是比较深刻。也许是自己浅陋,塔拉描绘的生活环境,根本不符合我对美国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想象,她的故事更适合发生在经济落后、偏远闭塞的国度,而不是当代美国。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家庭太不美国了:塔拉和哥哥姐姐们从未在正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家人生病从不去医院,靠母亲的草药治疗,父亲长年贮藏各种食物和其他物资,等待世界末日的降临,塔拉和哥哥们都是父亲的打工人,他们的劳作艰辛难耐,父亲强势蛮横,母亲能干却无主见,哥哥们也是各种各样,有的温柔睿智,有的暴躁易怒,有的胆小朴实……塔拉的家庭是个宗教思想极其严重的家庭,这种严重性来自她的似乎有双向情感障碍的父亲,顽固、专制、坚韧、疯狂,只允许合乎他宗教理念的言行,凡是与他观念不一致的,便是罪恶和不可饶恕的。在他的高压控制下,每个家庭成员在思想上都有点畸形。他们几乎离群索居,只与和自己信仰相同的人来往,孩子们在外界很少有朋友,这是一个缺少爱的家庭,即使有爱,也被宗教信仰扭曲变形了。塔拉对家庭生活和家人的描述令人怵目惊心,我感觉她所描绘的山谷、废料厂、铁皮屋顶、充满草药和精油味道的厨房,以及一些可怕的经历,就像一块沼泽地,让她深陷其中,痛苦万分,她用尽全力,向自己向外界呼救,泰勒的出走为她照亮了拯救自己的道路,她决定离开家庭去读书。新学到的知识,新的环境和生活,不仅开阔了塔拉的眼界,也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和茫然,站在现在,回望过去,两个世界是如此不同,她对曾经的一切产生了无法抑制的怀疑,而这种怀疑也让她无比痛苦,自己是那么与众不同,另类得可耻。带着疑问和不信任,塔拉投入了艰苦的学习,利用知识颠覆了父亲教给她的很多历史性错误认知,看清了父亲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她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在学业上追赶别人,利用假期到处打工挣学费,她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学习,而她与原生家庭的割裂、纠缠,如同分娩一样,经历了撕心裂肺、深入骨髓的疼痛,一度导致学业一落千丈,濒临毕不了业的危险,除了泰勒、理查德、卢卡以外,父母、肖恩、奥黛丽,如同幽灵一样折磨着她,母亲和姐姐的背叛,父亲和肖恩的霸凌,与家人对峙和失去家人的痛苦,让塔拉陷入躁郁症,经历了精神的风暴洗礼,最终在哥哥泰勒、主教、导师、男朋友等身边人的帮助下,她与自己和解了,不再在乎家人的看法和态度,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原生家庭和自我救赎是这本书的两个主题。以父亲为中心,这个原生家庭给予塔拉的爱,是充满控制的爱,穿衣打扮、读书学习、打工劳作、家庭互动,一切行为都要符合父亲的标准,任何反抗都是邪恶的,长期的精神奴役,使一个小女孩很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得到真正可以滋养自己的爱。好在塔拉血脉深处也有一份坚强和无畏,敢于去跟父亲的极端思想作对,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从最初的对抗,到后来不断地去回望、去理解、去接纳,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虽然道路曲折,经历千辛万苦,但她终究走出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原生家庭给子女造成各种伤害,但因为极端宗教思想影响一个家庭生存状态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特别是在我们生活的藏族地区,有较强宗教信仰的家庭中,家人之间反而更加宽容更加和谐,哪怕有些家庭成员个性极端或习性恶劣,除了关心教育,都会被最大程度的包容和谅解,不会将他们推向对立面,完全的断绝关系,更不会出现塔拉父亲那样拒绝医疗、教育等种种做法。但因家庭成员的极端个性或恶劣习性给子女造成的创伤,却比比皆是。这些创伤可能不会像塔拉遭受的那样强烈,却如温水煮青蛙一样,不断的侵蚀了很多子女的精神和性情,他们缺乏爱,缺乏安全感,缺乏对家庭的归属感,缺乏自我信任,他们对感情十分谨慎,绝不轻易将自己交给别人,他们也会像塔拉一样经历漫长的自我救赎过程,相信绝大多数人最终都能够跳出关系审视关系,重新接纳自己接纳来自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在阅读时,容易忽略它的文学性,更多关注的是事实和当事人的感受,恰恰这就是它的文学特色,即更多从细节出发,营造现实感、代入感,让读者直接进入塔拉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塔拉在被肖恩殴打时的感受、因肖恩而被父母、亲人批评指责时的痛苦,都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甚至引发身体感官上的不适感,这就是一种“直视深渊”的一种艺术手法,可以激励深陷类似环境的读者的共鸣,从而为自己找到出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