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孩子多,过年前,妈妈会抽出时间用黄栀子煮出来的黄澄澄的水浸泡两大桶糯米,接着挑个赶集的日子,去镇上有机器的人家交上一些费用,捣糍粑。
那地方东西齐全也简陋,大大的机器将糯米搅拌成黏腻的一团,流进干净的桶里,接着妈妈会双手侵入凉水里,再抹上一些油,开始将那一大团热乎乎的糍粑分成一个个差不多均等的小团子,用现成的圆圆的模具一套,手一压平,就成了一个个大小一致,极其可爱软糯的圆糍粑。
还有印章,比较有情调的人家会准备一些花儿或者福字的印章,不过大多数的人家只会提供一个五角星的印章,用它盖了印泥,一个个地去给黄色的小金子一般的糍粑盖章,也挺有趣,是个需要和哥哥争抢才能得到的活。
糍粑趁热吃,味道极佳,是满口的柔软和香甜,如同云朵里拌上了白糖,是灵魂能惬意地升天的滋味。但这份美味是短暂的,糍粑凉了之后收好,收回家,会变得硬邦邦,接下来的日子就不能直接吃了,但我们总有许多方法对付它。
先是最简单的,用柴火煮饭的时候,拿一个糍粑小心翼翼地用火钳放进灶中,要仔细地看着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偷懒,不然直接烧得黑乎乎地,吃了之后满脸的黑灰,太埋汰要遭打。我的功夫相当好,烤出焦黄的皮,整个糍粑都变得鼓鼓的,像是气球一般,将它自然地冷却一会,就又像被放了气的气球,恢复到苗条的身材,这时候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烫呼呼,拉丝软糯,好吃!
也可以放油,油多的话,炸香炸熟,膨胀0.5倍,一口下去,焦香的脆皮和软糯的内里,那是顶级美味,跟吃炸鸡有得一拼,换个现在时兴的词,得叫热量炸弹,但我觉得,那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是快乐炸弹。油少呢,就是煎熟,也是喷香,拿筷子插一块吃了,能满足一整个下午。
这玩意太黏,我爷爷牙不行,吃起来不太方便,但他也馋这一口,于是又开发了一个新吃法,加水放糍粑,烧火,把它煮得软趴趴,里面放白糖,那甜得啊,一辈子也不可能忘记的,美得冒泡,碗底都能舔干净!
再有一个,冬天烤火的时候,也要往炭火旁边烤几个糍粑,炭和柴火又不同,有些特殊的炭香气,吃了更容易上火,但还是好吃,我爸说自己年轻时候能一气吃个四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