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同学的女儿,高中会考时成绩还是比较优秀,连老师都说上一本完全没有问题。
结果成绩下来,是三本的分数。
众人皆诧异。
不仅如此,她拒绝复读,也拒绝去上那个三本学校。
整日闭门不出,万般无奈之下,重金留洋。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我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平时成绩不错,越大考越差。
于是,每次考试前,老师和父母都会千叮万嘱:不要紧张,就当平常小考,就当在做题,放松。
根本不管用,而且叮嘱得越多考得越差。
初中时学过一篇古文《卖油翁》,卖油的老翁将一枚铜钱盖在油壶口,可以将油穿过铜钱正方小口倒入油壶而不让铜钱沾到一丝油星。
还有一篇《庖丁解牛》,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卖油翁说,无他,唯手熟尔。老师说,熟能生巧。
理论上的原则我们都懂,如同那个努力学习的孩子,在高三循环的复习、频繁的考试和刷题中,已经熟得快要蒂落了,却收了一个生瓜蛋子?
心理因素在作怪吗?
02
再讲一个故事。
一位学网球的朋友,教练在一旁温和地给他指导:你可以试试这样做,随球挥拍时一直挥到肩膀高的地方,而不是只到腰部。这样就能打出上旋球,而且不容易出界。
学网球的朋友竭尽全力按教练说的做,只见他嘴唇绷得紧紧的,眉头深深皱起,小臂肌肉僵硬,完全做不出流畅的动作。
教练继续耐心地鼓励:有进步,不过要放松,不能太用力,放松,一定要放松。
这个建议本身毫无问题,但学网球的朋友始终搞不明白,怎样才能一边努力以正确的方式击球,一边又保持“放松”。
这时另外一个教练走过来,带他到一面大镜子前,亲自示范了十次正手击球,让他在一边认真观察,至始至终,没讲一句如何握拍、击球、移动脚步等这样的话。
此时,只留他一人站在镜子前,他慢慢感觉自己的动作本身,对照脑海里正确的图像,一遍遍练习,居然越练越有感觉。
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当个体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超然物外,福乐状态,心流。
03
有一种效应叫凹槽效应,比如我们脸上的泪痕,如果你在生活中很多问题上形成了凹槽效应,一旦出现一个状况,就会很自然地顺着这个凹槽,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要想改变旧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本不要与这个旧习惯做战斗,而是直接开辟一个新习惯。
要不要试试看?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中的作者说,人生的每一次比赛,其实都有两场,一场外在的,一场内在的。外在比的是技术,但内在的比赛,则是人内心的较量。
胜了内在才能赢得外在!
放松的专注,从根本上找到自信,不心存执念,头脑冷静,身心合一。
你便能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