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老师的《西游记》课程,非常受益。学习了如何做事,如何正确高效地做事,比如团队精神,比如执行力等。
回忆读研的这么多年,为何如此曲折,就源于没有很强的这种团队意识。大多时候自己闷着头做,遇到不会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总是脸皮很薄。这就是境界不够,眼界不够。以为做研究,写论文,都是自己的事情。但是,真的如此吗?
不是的。论文是一个项目,是课题组内的一个方向。老师安排了这个方向也是经过统筹考虑结合我们的个体基础和性格等。
但是,我总是小家子气,脸皮很薄,没有无论如何也要把任务或项目完成的那股劲儿。更不懂得发挥积极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寻求身边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或指导,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掉。
谁不会遇到问题呢?原来总是想,“哎呀,不好意思呀,会不会被师兄师姐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呢”,担心被笑话。师兄师姐陆续毕业了,同届也陆续毕业了,师弟师妹也都陆续毕业了...
我还冥顽不化的,卡在那一点上,“不好意思”。现在想想,自己不仅是脸皮薄,而是比较幼稚,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缺乏主人翁的精神,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更没有团队意识。我们都在团队中,不是孤立的个体。要不为何一定要聚到一起呢?尤其现在,有了各种网络的通讯软件,即便不在身边,远在天边,也可以方便迅捷地联系和沟通。空间早已不是沟通的屏障。真正的障碍在于心。
我反思到了自己的心是那么得小。还常常觉得自己没有错,固执己见。
每个人都有优点。多学习彼此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雪漠老师说,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是的,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很多时候,遗憾的是认识不到问题。
曾经,也有一位十分优秀、杰出的师兄兼老师提醒我,要整合团队的资源,把自己学业上的事情做好,完成好,及时和老师沟通。当时,我还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势利。多年后,在思考,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认识,或者都能语重心长、毫无保留地告诉我该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只是,当年并不明白,不但没有听进去,还十分愚昧地在心里对那位老师产生了偏见。
一不留神,好多年竟然已经过去了。
往昔不可追。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