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培养后代?在这篇故事中能得到启示。
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继承王位,因孝成王年幼,赵太后出面执掌朝政。这时候,秦国趁此机会出兵攻打赵国,赵国不敌,向齐国求救。齐国同意出兵,却要赵太后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赵太后怜爱小儿子,不愿小儿子以身犯险。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人心惶惶。
触龙入宫求见,本为劝导,却不直言,而是关怀太后身体,然后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入宫当守卫,希望在自己死前能为孩子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赵太后觉得触龙和自己一样疼惜孩子,就同意下来。
在这个时候,触龙忽然对赵太后说道:“我觉得您疼爱女儿燕后比疼爱长安君多一些。您把女儿嫁到燕国,希望她的后代在燕国称王,为她做长远的打算。却不愿让长安君为质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今后长安君怎么在赵国服众呢?”
太后沉思,听从了触龙的建议,将长安君送到齐国为质,于是齐国派兵援助赵国。
其他大臣劝说赵太后的时候,赵太后怒气冲冲,坚决不同意,并扬言再提就要“唾其面”。而触龙出面却劝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事其他大臣不聪明吗?利害之间分析的不透彻吗?我想并不是这样。
触龙之所以能够劝说成功,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不直接说赵太后烦心的事,而是站在赵太后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和同情赵太后。并且以两人的共同点“爱子之情”为切入点,徐徐道来,说明让长安君做人质才是真正的爱子,是为他的长远打算,就像他把小儿子安排到王宫做守卫一样。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说服他人的最好办法:为他人着想。你想要说服一个人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应该于他有利,你陈述利弊,他看到对自己有利,当然愿意听从。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做一件对他无利有害的事,那恐怕是你的问题。
舐犊之情,爱子情深,人之长情。但是疼爱孩子的方式却值得商榷。即使你权势滔天,富可敌国,也终究有百年归去的一天。人走茶凉,钱权非但不能保护孩子,反而还要害了他们。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春秋战国战争多,无威无德不能掌大权。今日虽无战争,但那看不见不流血的硝烟阵阵,从未停下。如果不能让孩子接受培训和历练,不要说未来更进一步,恐怕连保持现状都做不到。
古代君主的孩子尚且需要有功劳,何况如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