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作者比尔·科瓦奇用有趣的语言,丰富的案例,为读者讲述了如何在这个信息海量爆炸的时代找寻真相。
与其说这是一本新闻传播学专业书籍,不如将其归类于大众读本更为合适。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你、我、他每一个人,都需要知道如何获得真相,避免被信息玩弄得团团转。
一、研究问题
关于真相:真相何去何从?作为公民如何甄别?我们该如何理解日益增多的日常事件?如何确定相信什么信息和信源?传统媒体将扮演什么角色?
关于公民:新公民的实际作用是什么?该概念传递了什么样的责任观?我们需要什么技能才能成为自己的编辑?新的认知方式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关于新闻业:未来记者和新闻媒体应当走向何方?新记者 和新公民如何合作?
二、研究意义
第一,通过回溯传播史总结出八次变革中的变与不变(固定的模式),回应当下的媒介变革,并将其与民主化、公共生活勾连,为读者提供超越“新闻事件”本身的思考角度。
第二,提出一种新的认知框架以供公众学习。这套名为“怀疑性认知方法”的六步法,是一系列识别信息的技能,回应“如何学会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信息”“哪些信息可以相信”等问题,希望借此帮助人们“踏上一条更自觉的新闻消费与评价之路”。
第三,总结出四种新闻模式供新闻消费者加以辨别,“只有分清了这些模式,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并了解如何评估信息价值及其可信性。
三、个人思考
从书名谈起,《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的副标题,显得十分工具性。读完发现,相较于教会读者“六步法”,本书带来的“怀疑认知”更为重要。让读者有意识保持“如何知道相信什么”的思考过程,胜过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从书名的另一个关键词“信息超载”说起,指向的是信息数量爆炸的客观现状,呼吁受众要理性地找寻、辨别真相。而在感性的一侧,信息超载让我联想到在新冠疫情等公共事件面前,个体的倦怠、焦虑和政治性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