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你几乎可以在任何领域成为精英!
你有没有以下的情况:你是一个篮球爱好者,你的球龄有七八年,甚至十几年,但是一个刚学习篮球几个月或者是一个小孩的球技都比你好,你每天都去球场打球练球,球技却依然提升不了;你喜欢钢琴,自己练习了好几年,水平却不如一个几岁的小孩;......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距呢?
答案就是练习。
看到这里你肯定觉得我在胡说八道,我打球打了七八年,每天都刻苦的练习基本功,怎么可能会比一个“刚入门”的小子练习的少呢?因为你做的大部分练习都是无效练习,对你的技能水平几乎没有一点提高作用,甚至有些练习会越练越倒退!
莫扎特是公认的音乐天才,他在很小的时候便能弹奏大键琴、古钢琴,演奏小提琴,并且他还具有当时欧洲几乎没有人拥有的技能——绝对音感,给当时的欧洲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当时的欧洲还没有人见过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掌握这么多的技能。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在莫扎特很小的时候便对莫扎特进行高强度的音乐训练,在18世纪的欧洲,还没有人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训练。然而200多年后的今天,在视频软件上,你经常能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弹钢琴、拉小提琴,他们的水平甚至比一些成年人高。在如今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进行音乐训练是一件常见的事,随着训练越来越科学,对于几百年前人们认为的那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如今经过正确的练习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为了尽可能快的提高你的某项技能水平,你必须进行正确的练习——有目的练习。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有目的练习有四个特点:定义明确的目标、专注、反馈、走出舒适区。
1. 定义明确的目标
你的训练必须有定义明确的目标,否则的话你就无法判断你的训练是否成功,如果你是一名钢琴爱好者,在训练时你可以定一个这样的目标,完整不间断且正确的弹下一段乐句。最好找一个老师指明方向,如果是自学,你就要在探索中明确练习的方向。要把目标分解,为了达成目标你得做什么,你得搞懂为什么你不能正确完整的弹完这个乐句。是速度太快?还是乐句中的一些技能你不够熟练。搞清楚后解决他。
2. 专注
在练习时你必须保持专注。假如你一天只练习一小时,但这一小时里你能全神贯注,那这样的练习就是有效的。如果你一天练习三小时,但这三小时里你三心二意,心思没有在训练上,那么训练多久也不会有效果的。
3.反馈
为了你的练习更加的有效,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是正确的,否则你就在不断的练习错误的动作,养成错误的肌肉记忆,就在朝着目标的反方向越走越远。与其南辕北辙,还不如原地踏步,他们缺少一个反馈,得有人告诉他们哪里出了问题,如何正确的做。
为了少走弯路,在练习时你必须不断地思考你的动作和目标的本质,判断为了达成目标你做的练习是否正确,从“前人”的身上学习经验和方法(“前人”可以是书籍、前辈、老师、一些演讲等等),拿学到的方法和你的练习作比较,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练习,从而使自己保持在正确的练习道路上。
4.走出舒适区
当你有了一定的能力后,你的训练不能让你太舒服,换句话说你训练的难度一定要略高于自己的水平,但是又不能和自己的水平相差太大,过于高的难度会打击自信心,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姚明作为中国篮球第一人,在他小时候便展现出了篮球的才能,他的教练便把他安排在高于同年龄段的球队里面打,等他的水平达到了所在年龄段的水平,又把他放到更高一点的年龄段球队。正是这样不断且适当的走出舒适区才会不断逼迫人进步。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个著名的天才,是一个科学家、外交家、发明家、作家等等,他酷爱国际象棋,他是美国第一位国际象棋棋手,他下了30年的国际象棋,上千个小时的训练,可他的水平只能说是中上等,没有强大到能与欧洲优秀棋手相提并论的地步。因为他没有突破他的舒适区,用同样的方式在舒适区内努力多久也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
5.方法
尽管《刻意练习》中没有写出这一条,但我还想要补充一下,练习时必须注重方法。在学生时代,大家的班级里肯定有这么两种人,一种人付出大量的努力,成绩提高到一定水平后止步不前,而另一种人,平时没有多少的努力,最后出来的成绩却常常名列前茅,成为别人口中有天赋的孩子,是读书的料。真的是这种遥不可及的天赋造成这种差距吗?我保持怀疑态度,我认为是他们的方法更高效,正确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用最少的努力做出最大的效果,而死记硬背看似非常努力,但是效率非常的低,到最后来也耗费了精力,只能是感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