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罗朝英老师及团队老师们的分享《成长的觉醒》,收获很多。个人的成长总是离不开共同体的一起成长。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写作对我来说也是恐惧的,曾红梅老师克服写作恐惧,剖析心灵,沉浸写作。对于写作很多的时候是需要评职称才会去写论文。其他写作题材更是难。要写作必须也需要大量的阅读。现在也是会每天写写自己的百字感受。
回想自己的成长,有时候也许是跟吴相平老师一样“我来”,心甘情愿地接受,接纳这个事。虽会历经挫败的经历,但也是一种财富。
杨昌菊老师《研究的蜕变》主动寻求改变,研究促进自己的发展。作为教师不能躺平对待。
刘渊老师《寻找未来的自己》告诉我们。教育是自己与世界的联接,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下午聆听了吴相平老师团队带来的《与学生共舞》,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呢?
聆听完发现受自己的老师的影响很大,很多的老师可能就是“长大后就成了你”。而我自己选择老师这个职业我感觉之前我还不是特别喜欢当老师,那时的我还是很迷茫的,只是进入了师范学院,成为老师好像是这样的。到后面才越来越喜欢上。喜欢看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有时在马路上一句“老师好!”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嗓子疼痛,听到一句关心的问候……这样一丝暖暖的感受觉得当老师还是很幸福的。
沈梁老师的《敏以觉察 自主规划》中五个阶段,我想我处于任务关注阶段到自我更新阶段之间。
下午聆听老师们的分享,觉得年轻老师们碰到的问题都差不多。如何处理?我觉得就是“爱”,爱是一切的前提,教育从心开始。既要做益师益友,更要关心心理健康。如果是以看风景的心情去看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心情会不一样。如果以看风景的心情去看待每个家长,那么心情也会大不一样。提问要开放式的。其实面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教师可以主动地沟通,多交流,给予方法上的引导会更有效。